新规后的洋奶粉

2014年10月29日

  我身边很多已经新晋妈妈们都喜欢为孩子们选择洋奶粉,尤其是去年5月后国家出台了乳品新规,妈妈们更加热衷洋奶粉。新规真的对洋奶粉有震慑的作用吗?让我们看看新规的几个解读

  一、解读新规后的洋奶粉检测

  新规之前的洋奶粉检测:以我国之前的《婴儿配方食品标准》(GB10765-2010)为例,其依据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颁布的婴儿配方食品标准CodexStan72-1981以及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但是,在国际上CodexStan72-1981已经被淘汰。CAC标准特别强调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卫生等和消费者健康直接相关的项目,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内容远远低于CAC标准且要求宽松。我国对奶粉的检测也存在漏洞。检测采取送检和抽检两种方式。送检是由奶粉企业将样品送至相关机构检测,原则上不针对个人;抽检则是检测机构随机购买并检测奶粉样品,不收取奶粉企业的费用。抽检也存在问题,一则容易让乳品商产生侥幸心理;二则检测机构与奶粉企业可能形成暗箱操作,即便检测出问题也被内部消化。监管不力或者不作为也是重要症结。国内的监管走的往往是“发生事故—媒体曝光—监管跟进—出台新政”的亡羊补牢式路线。

  新规后的洋奶粉检测:我国“新规”增加了风险评估的准入机制、产品召回机制、外交确认机制。在欧盟等国家,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奶粉在上架前要经过300多次类似生产药品一样的严格检测。与之相比,我国的奶粉监管差距很大。再从处罚力度上看,不管是在欧美国家还是香港等地,乳品监管不但全程透明而且极其严格,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课以重罚。这方面新规增加了黑名单、吊销许可证及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但日常处罚却依循之前的做法,比如,“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等。对动辄数百上千元一罐的洋奶粉来说,这种低代价的处罚是很难起到震慑作用的。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大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规”的不足。

  二、建立黑名单制度

  新规亮点:若进口乳制品被发现不合格,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进口商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销毁,并将销毁情况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新规还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进口乳品进口商信誉记录。检验检疫机构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进口商、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

  三、新规之后洋奶粉不合格处理

  若进口乳制品被发现不合格,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进口商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销毁,并将销毁情况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新规还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进口乳品进口商信誉记录。检验检疫机构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进口商、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对于问题乳品,新规规定进口商必须主动实施召回。进口乳品存在安全问题,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主动召回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批发、销售者停止批发、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乳品情况记录。若进口乳品进口商不主动实施召回,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向其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书并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必要时,国家质检总局可以责令召回。

  四、洋奶粉不再能忽悠中国消费者?

  新规前:许多洋奶粉大品牌产品外包装上都印有 “原装进口”、“欧盟有机食品”等各类彰显其优良品质的相关认证信息。很多洋奶粉包装上有认证标识,但是我们并不能知道信息的准确性。

新规后:进口乳品标签上要标注获得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应当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外交途径确认是指经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外国驻中国使领馆确认。

  选购时应注意:妈妈们购买进口乳制品时,一定要认真查看所要购买的进口预包装乳品有无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中文标签,同时可以向经销者索取查看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并核对产品的生产日期或批号是否与该证明的内容相一致。

  五、洋奶粉的涨价风云?

  新规抬高了洋奶粉进口的门槛,那洋奶粉的价格是否应上涨?

  新版管理办法增加了检验检疫项目和环节,以至于企业平均库存变长了近1个月。从国外发货到获得中国的卫生证,以前平均预留2到3个月时间就可以,现在要多预留1个月。出货慢、库存大,并压住了部分资金,对于大部分企业这无疑增加了成本,这些成本多少会转嫁给消费者,不排除有经销商会以新规执行作为契机进行提价。但对于较大的企业,加强检测对于奶粉售价和企业的经营利润影响并不算太明显

.

来源(搜狐新闻)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