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伊利股份大洋洲乳业基地一期年产4.7万吨奶粉原料粉产品线正式投产。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表示,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30多亿元人民币,工厂规划不仅有新西兰最大的液奶生产项目、奶粉生产项目和奶粉包装项目,还包括一个新西兰最大的生牛乳深加工高科技项目。
新西兰是全球最具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牛奶生产国,占全球乳品贸易量的1/3。中国进口的原料粉中,大约80%来自新西兰。据了解,大洋洲乳业基地是伊利海外投资的最大项目,也是中国乳企海外投资的最大项目。可以说,大洋洲乳业基地的投产,为伊利的海外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伊利也初步完成了“全球织网”的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自去年开始投资新西兰后,伊利又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意大利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斯嘉达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前不久,伊利宣布与DFA合作进一步深入,投资1亿美元建立合资公司并联手在美国兴建规模最大的奶粉厂。至此,伊利在美洲、大洋洲和欧洲都分别“布子”。
除了伊利,“走出去”的乳企还有圣元、光明、雅士利。圣元选择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建设婴幼儿大包粉工厂,光明选择在新西兰2号工厂建立光明高端婴幼儿奶粉培儿贝瑞的生产基地,而雅士利也选择在新西兰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中国乳企到海外投资的背后,是国内农牧产业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已经捉襟见肘,目前国内乳业的发展并不均衡。相比较而言,,国际乳业发达国家的农牧业资源丰富、奶源优势突出,中国乳企赴世界各地寻找优质奶源地建厂,这既解决了国内用于奶牛养殖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大大节省了奶源成本。从长远来看,又获得了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保障,并最终促进中国乳业更健康的发展。
国内消费者选择洋奶粉,不仅看重品牌,更为看重奶源产地。这也是国内乳制品企业到国外建厂抢占国外奶源的原因。因为披着国外奶源的外衣,更能获得国内消费者信任,更好卖。洋奶粉生产成本低但是销售价格高,这让国内品牌处于双重价格压力中,而国内企业在国外建厂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奶源的信任,重塑市场形象,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伊利等杀进恒天然的大本营,在当地建厂吸收奶源,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中国乳企借此将逐渐摆脱主要依赖恒天然进口原料的局面,这将大大提高中国乳企话语权。
可以说,国内乳企加速全球布局是未来的趋势,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源自海外的乳品有需求,另一方面国外相对低价的原料奶也是企业成本考量的重要因素。对国内乳企而言,“走出去”可以加快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获得国外乳企的资源性支持,包括奶源资源、企业管理、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等。当前,中国乳业正处于转型期,这是一个不断和国际化融合的过程。为应对冲击,国内一线乳企要加快海外布局,而依赖本土奶源的区域性品牌,若有足够资金等实力,也要适当“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