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叛逆到激情奋斗

2015年1月8日

  正式接班上任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董事长一年半之后,刘畅并没有被“重担”压弯了腰,与当初公开亮相时给外界传递的“不成熟也会担当”不同的是,对于她所管辖的企业有了更多的决心和激情,言语间,已然透露出这个80后大女孩的聪颖与成熟。

  可以说,此时正值80后、90后开始逐步挑起大梁,“二代”接班人纷纷走向台前的中国企业“集体性变迁”,而刘畅女承父业并非一蹴而就,从叛逆到接受,再到与新希望的管理团队一起成长、共同接班,这条接班之路或许与众不同,但也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



  1998 年从国外读书回来,刘畅面临了人生的一个转折,“刚从国外回来,家里开了很多条件给我,比如不能待在成都,必须去北京或上海,当时很郁闷的。”

  刘畅选择去了北京,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接近两年时间,开始很疯狂地工作,希望可以将西方学到的东西在中国落地。

  那时的刘畅曾经尝试摆脱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叛逆是因为困惑,最困惑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个女孩孤独地北漂两年,让刘畅开始萌生去父亲的公司看看的念头,由此就开启了她在新希望的履历:2002年~2003年,在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2004年,任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2004年开始担任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其间,刘畅也曾有过自己创业的想法,刘永好拿出150万元为她在成都春熙路上开了一家饰品店,而她自己则要一个人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跑到义乌进货。

  随后刘畅来到北大“充电”两年,开始“远距离”审视自己。这两年也是刘畅自我沉淀、自我理清的两年。

  “没有那两年的学习,就不会有现在的我。过去的我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的路,往往父母已经告诉你的,但就是听不进去。尤其在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社会人的情况下,往往会自以为是。”也是在这个时候,刘畅开始反思第一次进入家族企业内部工作时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体验在国内环境下的成长——对家族的责任和理解从量变到质变。

  2010年,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刘畅被派往东南亚负责海外业务。由于海外工厂环境比较艰苦,刘畅在那段时间经受了不少考验。

  “那个时候一些外国朋友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开始羞于开口,后来接触多了,我就告诉别人,我是养猪的。”刘畅说,随着接触的深入,发现父亲的饲料、养殖事业也是件时尚的事情。

  也正是在那几年,新希望的海外工厂由十几个扩张到24个,发展的国家从六七个增加到十多个。刘畅的努力也得到了刘永好的认可,在其十年的历练过程中,既有在一线的工作经历,也旁听和了解了公司高层决策的产生过程和原委。

  从海外工厂回来后,刘畅开始接受接班的现实。在2011年的“两会”上,刘永好第一次带着刘畅公开亮相,这被外界解读为刘畅接班的信号。两年后,33岁的刘畅终于站到了舞台的中央——掌管新希望六合股份公司这家规模近千亿的农牧业上市公司。

  “当时的想法是,父亲的这份事业,就算不能为他添一笔彩,也不能抹一笔黑,然而随着慢慢的深入工作,发现与一大批80后的管理团队一起成长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刘畅认为,接班是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个人接班,是年轻的一代管理者一起起跑,一起成长。“晋升不等于成功,只有团队一起成长才可能成功,我的工作方式也开始从自我满足到共同进步。”

  在刘畅看来,接班是个伪命题。“现金可以传承,但人际关系和能力传承不了,传承更多的要靠改革与创新。”

  “父亲刘永好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现在花大量的时间接触互联网行业,他诠释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即"敢于自己打破自己"、不断创新的精神。”目前,刘畅也在一边摸索着传承家族企业,一边也花很多时间尝试创新业务。

  “我爸爸是一个对这个行业非常懂的人,他懂的程度让一些经理人都感到吃惊和畏惧。我要做的不是简单去继承或者是超越他。我需要有自己的风格。我认为,作为第二代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发挥经理人各自的长处,用管理制度使他们的长处结合起来。”

来源(中国乳品新闻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