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倒奶背后的思考

2015年1月14日

  国际原奶价格的下跌被认为是拖累国内奶价的主要原因。伴随国内乳业与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深,国际市场价格对本土企业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在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影响下,散户奶农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他们没有话语权,而且所提供产品的质量确实无法匹敌进口奶源,因此不得不接受企业的“挑挑拣拣”甚至是“压迫”。

    市场

    奶源充足,鲜奶收购价大幅降低纯牛奶价格微调重回“2时代”

    从去年2月份开始,国内生鲜乳价格已连续10个月下跌,近日又受到低价进口奶源的冲击,全国多地奶农上演“倒奶杀牛”现象。生鲜乳价格连续下跌,而终端液态奶价格却不为所动,饱受消费者争议。不过,8日记者走访了解到,部分纯牛奶价格已经开始回落,盒装纯牛奶重回“2元时代”。

    临近岁末,牛奶作为比较流行的送礼产品,各大商超纷纷打出促销牌吸引市民购买。8日下午,记者在市区沂蒙路一大型超市内看到,牛奶捆绑销售成为商场促销新选择,买三赠一或者不同品牌、口味的牛奶绑定打折销售,每盒牛奶的降幅甚至高达4成。

    同时,大牌纯牛奶的价格也有了一定幅度回落。记者在多家超市内看到,伊利、蒙牛比较经典的250ml装纯牛奶最低价格已经下调至2.8元/盒,而在2013年8月份全国遭遇奶荒时,同样一盒牛奶都能卖到3.2元。

    然而,液态奶降价并非普遍现象。记者走访看到,多数牛奶饮品、酸奶及酸奶饮品维持原价,并没有出现降价现象,比较常见的便是部分液态奶产品打折促销,打折液态奶占液态奶总额的3成左右。

    与鲜奶收购价的大幅度下跌相比,市场终端液态奶的零售价下调并不对称。8日,高新区奶农养殖户李树人介绍,年前原奶收购价最贵达到5.6元/公斤,如今只有约3.6元/公斤,甚至出现过0.9元/公斤的超低价,降幅近2成甚至更多;而以普遍降价的纯牛奶为例,从3.2元/盒降至2.8元/盒,降幅也仅为1成多,更重要的是,液态奶价格并非全部降价。

    解读

    临沂奶源本地化与洋奶粉“不打拐”乳企主攻低温巴氏奶市场

    岁末年初,全国多地出现倒奶、卖牛、杀牛事件,从“奶荒”到“过剩”巨变,前后相隔仅一年。面对洋奶粉低价来袭,国内部分乳企纷纷争抢进口配额。在乳业上下游产业链激烈洗牌之际,临沂乳企的境况如何?又作何谋划?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益膳房集团负责人。

    >>>临沂乳企主攻巴氏奶,不“沾光”进口还原奶

    8日,当被问及进口奶粉价格节节下跌、低价来袭之势迅猛,本地乳企是否也能“分杯羹”时,接受采访的益膳房集团相关负责人直接表态说,“洋奶低价对益膳房没有丝毫影响,因为洋奶都是以奶粉形式进口过来,需经历还原工序才能恢复为液态奶,但营养及活性成分也丧失许多。益膳房集团从建厂至今,就从来没有购置过奶粉,一直使用本地出产的新鲜液态奶为原料,产品90%为低温巴氏奶,因此进口奶粉再便宜我们也用不上。”

    对于部分乳企减少国内液态奶采购量,转投价格更低的进口奶粉,导致国产奶源凸显过剩,进而引发奶农陷入困顿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为益膳房长期供奶的十几家养殖小区订单没有缩减,仍能拿到以质论价的“保底价”,未发生网传其它地方的倒奶、卖牛、杀牛情形。“目前,我们对优质奶源能给近4元一公斤的高价,以至于近来不断有其他奶农找上门来,请求企业拉他们一把,他们当中很多人原先是谁家给钱高就卖谁家的奶农‘游击队’,抓不住长期合作伙伴的乳企,是他们此次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与巨头打不同“牌路”,深耕本地市场仍有空间

    尽管益膳房维持住了订单与收购价格的稳定,但低价洋奶粉对行业的冲击,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已悄然改变着整个乳业格局。“2014年以来,常温盒装牛奶销量受影响最大,我们避开与业界巨头正面碰撞,主攻低温巴氏奶的策略是正确的。”受访的益膳房相关负责人表示说,目前益膳房已抢占了本地近九成的巴氏奶份额,日均生产60万袋左右牛奶,,日消化奶农新鲜液态奶60至70吨。

    “与常温盒装牛奶保质期动辄半年之久不同,低温杀菌的巴氏奶营养及活性成分要高很多,相应的保质期却只有几天。因此,益膳房只专心服务临沂本地市场,并辐射比邻的苏北、泰安、莱芜等地部分区域。”但令该负责人烦恼的是,国家曾有规定要求使用还原奶做原料的乳制品包装上需标明“还原奶”字样,但实际操作中企业却将其改头换面为“进口奶源”,这对坚持使用新鲜液态奶源的乳企来说不公平。

    对于2015年发展,面对乳业巨头们“跑马圈地”与转用低价奶源,益膳房的策略是深耕本土“一亩三分地”,建设社区店,将服务触角深入到全市各个角落。

    措施

    农业部要求处理“卖奶难”

    新华社1月8日电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业停收限收生鲜乳,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出现奶农倒奶事件。农业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密切监测生鲜乳销售形势,通过各种形式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积极收购,善待奶农,力争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卖牛。要充分发挥地方奶业协会和奶农合作组织的作用,维护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

    通知还要求各地密切关注生鲜乳生产、收购情况,实行奶业生产周报制度。近期,农业部已派出督导组,赴河北、山东、山西等奶业主产省检查指导解决“卖奶难”问题。

    资料

    “奶荒——过剩”又是一轮死循环

    2002年3月5日,西南最大的乳品企业四川华西乳业的市场零售价突然全线降低,卖出了近年来的最低价,甚至比可乐、中档纯净水还便宜。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由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使牛奶市场出现饱和的局面,价格迅速回落,造成奶农低价卖奶,并出现倒奶事件。

    2013年上半年起,“奶荒”来袭,原奶紧缺导致诸多企业“吃不饱”,出现超市“断奶”,企业停产。

来源(中国乳品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