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倒奶杀牛是中国乳业的悲哀

2015年1月21日

  不能不说,中国的乳业在短短的6年多时间里遭受了种种剧痛。首先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其次是几家较大的乳制品企业先后发生产品中黄曲霉素超标。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诞生,这是我国食品安全史上的第一部处罚最严厉的法律。但是,在经历过“三鹿奶粉”食品安全事件以来,中国的食品安全就没有让百姓消停过。而且,在2009年,一些不法企业竟敢把被封存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私自解除封存,并非法在全各地市场上营销,最终依法受到了追究。2011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重新对全国乳制品企业实施了生产许可资格审查,并依法淘汰了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应该说,经过整顿之后,乳制品企业得到了休养生息。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创之后,又经过最近两年的艰苦努力与发展,我国的乳制品企业开始了市场回暖迹象。但是,没想到这样的好景不长。现在,又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奶价急剧下跌,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牛奶过剩。然而,饲料价格却在不断地上扬。因此,最近,在全国各地相继发生了奶农在农田里倒奶和宰杀奶牛的悲剧。

  据人民网2015年1月6日报道,经历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后,鲜奶价格曾一路飙升至5元/公斤,很多奶农都花高价买入了奶牛。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鲜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与此同时,饲料售价居高不下,养殖成本上升,奶牛顿成了烫手山芋。另据中国科技网1月7日报道,面对全球奶价的持续下跌,中国的乳企和奶农如何相处实现共赢成为行业最热话题。更要命的是奶企鲜奶用量减少,奶农的鲜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鲜奶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成了奶农们不得已的选择。

  然而,就在我国奶业举步维艰之际,新西兰和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外奶粉却大量涌入我国市场。面对如此严峻挑战,如果各级地方政府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奶贱伤农的现象就不单单是重蹈覆辙的问题,而是会让更多奶农忍痛宰牛的问题。如果原奶价格继续只跌不涨,就势必会对我国众多中小乳制品企业形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弄不好,众多中小乳制品企业就容易发生“多米诺骨”效应。而这种结局,是我们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就中国的乳制品中小企业来说,从长远的发展眼光进行审视,就必须从国家顶层进行设计,并下最大决心,加速对众多中小乳制品企业进行优化重组的步伐。只有通过产业优化组合,才能使得中国的乳制品企业由星罗棋布的数量向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所以,中国的乳制品食品企业,必须向机械自造装备行业学习,必须使乳制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产业规模优化升级,使我们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拥有抗风险能力。而且,这样的改革举措必须越早越好。因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再也伤不起了,必须尽快使改革转化为乳制品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促进企业发展,就是在为实现企业经济与社会社会效益做贡献。

  《周易·系辞上》中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其意大家也都明白:安和危,存和亡,治和乱,都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他们既对立又统一,并可因一定的条件而相互转化。安、存、治中包含着危、亡、乱的因素。只要我们人人提高警惕,平安不忘危险,生存不忘败亡,太平不忘混乱,努力创造条件,就能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安而不危,存而不亡,治而不乱。

  针对我国目前乳制品行业出现的困局,作为国家顶层设计必须坚持和拥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然而,要想尽快扭转乳制品企业的现状,就必须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地具有忧患意识。而且需要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加强对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只有采取只争早夕的创新精神,才能迅速改变中国乳制品目前的薄弱和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现状。否则,我们就会把巨大的国内乳制品市场拱手让给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结局,应该是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来源(中国乳品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