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对中国奶业发展应该充满信心

2015年3月18日

“一杯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说的是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奶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奶业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两会代表们有力的声音、观点、建言,传递出奶业发展态势。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对中国的奶业发展充满信心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针对奶业发展方面问题市场是金,强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拉动中国奶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出现奶源过剩、农民卖奶难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倒奶、卖牛的现象。对此,余欣荣表示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即期的原因,也有长期形成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

针对具体原因,余欣荣进一步分析称,从国际上来看,2014年全球的奶业增产明显,所以导致了国际市场的奶价大幅度下跌,由此推动了我国进口奶粉大幅度增加;从国内来看,国内市场消费增加的幅度赶不上国际奶粉大幅度的进口和国内奶业大幅度的增产,导致了养殖户鲜奶的收购价格下滑;此外,在规模上、成本上、产业的链接度上,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和国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奶业发展存在着差距。

余欣荣表示,我国的奶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特别是我国的奶制品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一是我们国家奶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基础;二是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转化为奶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三是质量安全有保证,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状况是放心的,而且在持续向好。”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陶夏新:保持供需平衡避免奶农倒奶

年初,媒体报道了一些奶农倒奶的新闻。陶夏新委员认为要避免倒奶关键是把供大于求限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段、尽可能小的空间范围内。

陶夏新说,总体来讲,我国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奶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当下供过于求是局部的,阶段性的,但仍应加以重视,研究原因,认真应对。有人说,这与大量外国奶粉涌入我国市场有直接关系;有人说,倒的奶都是质量不合格的奶,农户小规模饲养不能保证质量;有人说,各大奶制品企业纷纷自建生产基地,不再外购,散养户的奶源便更鲜有人问津。陶夏新认为奶农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够,盲目跟着奶价走,在“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下,自然会面临价格下降带来的需求不足。

陶夏新建议借助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扶持饲养奶牛农户或企业优化重组饲养合作社、现代化牧场,扩大规模。提供贴息贷款给牧场购买现代的全自动设备,提高饲养、挤奶、清洁的自动化程度,使产业规模优化升级,通过资质管理保证奶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按照严格的奶业标准,每个奶牛编有唯一的代码,建立数据库详细记录家族信息、年龄、产奶量、产奶时间等。质量监督机构定时或不定时取奶样,检测品质指标、分析营养成分。发现不合格的,及时停产整顿。不按要求整顿的,取消养奶牛的资质。

陶夏新还建议制定鲜奶、奶制品的存储和运输的严格标准,加强管理,保证卫生安全,,严防往鲜奶中添加标准不允许的物质。乳加工企业负责检测奶样的品质指标、卫生指标、分析营养成分。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奶牛养殖重量更应提质

应从提高奶牛单产入手提升乳业效益。

杨玉成委员分析认为,除国际乳品价格持续走低、进口奶粉大量涌入造成国产牛奶销量下降等因素外,奶牛养殖模式落后,优良品种少、单产低、鲜奶质量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都是导致“卖奶难”的症结所在。杨玉成委员据此提出,提高奶牛单产,提升鲜奶质量是破解“卖奶难”问题的治本之策。“在‘十三五’乳业发展规划中,建议应重点提高奶牛单产,由‘重数量’向‘提质量’转变,实现集约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型、质量效益型、经营集约型、自主创新型和产业链一体化的现代乳业。”

如何提高奶牛单产,杨玉成委员也提出了具体建议,“要进一步优化奶牛品种结构,提高优质高产奶牛比例,就必须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优质种公牛、种母牛选育及核心群建设,基础母牛全部进行系谱登记,完善养殖档案,实现奶牛‘户籍’化管理。优化奶牛品种结构,构建起以荷斯坦牛为主、娟珊牛为补充、福来维赫以及西门塔尔杂交牛等多品种同在的结构,解决奶牛品种过于单一的问题。”同时,鼓励乳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加强规模化牧场建设和养殖小区的提档升级,引导乳品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利润分成等多种方式与奶站、奶农结成经济合作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此外,杨玉成委员还呼吁大力发展奶牛饲草产业。他建议,可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引导企业或农民在还草地上种植高蛋白牧草。在平原地区推广粮草套作、轮作等粮草高效种植模式,引导玉米产区大力发展带穗青贮,并给予政策补贴和技术培训,解决奶牛优质饲草短缺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从源头解决“奶荒”和“倒奶”问题

在介绍我国奶业发展现状时,潘刚表示,目前我国奶业发展中,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奶价不断波动,“奶荒”与“倒奶”现象交替发生。

他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原奶质量无法保证;国际原料奶价格较低,我国进口乳制品大幅增长;“一个企业管一条产业链”现象明显,乳企负担重;国外促进乳品消费补贴政策多,而国内促进乳品消费政策少等。

潘刚认为,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乳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涵盖牧场分级体系、乳业生产、加工、销售在内的利益协调和分配体系,推广以常温奶为主的国家饮奶计划。同时,应继续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支持范围。他举例,目前国家支持标准化养殖场的规模是300头以上,但这类养殖场只占我区养殖总规模的40%。他建议,国家应适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支持范围,每年支持我区改造100-300头养殖场1400处,连续支持3年可改造4200处,实现规模化养殖。

潘刚还建议,国家应建立体系化的奶业生产补贴机制,以政策支持和政府补贴的模式,帮助行业应对不断高涨的生产成本,同时平衡进口奶粉的价格优势,保障中国乳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研究启动原奶生产成本临时补贴政策,当国内原奶生产成本高于国外1元/公斤以上时,按照生产成本差价20%对奶农进行补贴。补贴资金比照国家农机补贴办法执行,由奶农持交奶发票报账,以一卡通形式拨付补贴资金。

全国人大黑龙江代表团代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政府要保护奶农利益也要兼顾企业竞争力

王景海针对年初“卖奶难”这一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王景海表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们的养殖业成本相对较高,致使加工企业收购成本高,产品生产成本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使得一些企业到境外去进口比较便宜的原料,而放弃老原料基地的产品。第二是加入WTO后,中国乳企遵守了规则,但进口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尤其是,最近两年从国外进口量越来越大。第三就是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和奶农之间的紧密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奶农没有市场意识、缺少规则意识。奶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市场涨价的时候,奶农不卖给合作企业,转而卖给他人,等到降价的时候,就无人收购。正是因为,合作关系不稳定,工厂到奶农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去拿巨额资金保护他们。

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形成法定的约束关系。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合理的买卖关系,此关系一旦形成,具有约束力,这样乳制品产业就能可持续发展,奶农受到的损失也小,工厂也不会大批量地到国外订购。

王景海坦言,“杀牛倒奶”事件出来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只能是一种应急的方案,但不可持续。尽管,各级政府提出必须保证奶农的鲜奶收购,各个企业在落实国家政策时,宁可损失自己的利益也来保证奶农的利益,包括完达山在内,我们都在收购,“可是企业的损失谁来负担?”

王景海强调,市场需要一个完整的制约机制,不能只能靠企业去保证奶农的利益。由于收购成本价格太高,给企业造成过度的负担,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销售总量就会减少,这种连锁反应会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产品盈利整体萎缩,“这样还能有能力收购奶农多生产出来的鲜奶吗?”王景海强调,完整的产业链需要系统的政策来保证。

学生奶普及需要政府、企业及家长合力推进

王景海认为,目前我国学生奶项目在诸多方面还需加强。前段时间他与奶业协会进行交流时了解到,奶业协会正在助推学生奶工作。他建议,通过国家,呼吁全民提高对学生饮用奶的认识。相关部门应出台规定,各大学校实施一定的措施普及学生用餐、配奶制度。

而对于大家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王景海认为,现在乳品工业对学生奶的标准已经日趋严格。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必须有学生奶标识的牛奶才允许学生饮用,这需要企业、行业协会、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创造这个氛围,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互联网让“包养”奶牛成为现实

互联网是一个潮流,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一个未来发展估值最高的产业,年轻人最喜欢的好东西。而我们的产业跟它差距会较远一点,这样一个产业面对互联网新格局,确实也面临一个极大的转型和发展的问题。

来源(中国乳品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