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举办的2015年第八期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奶牛养殖技术班在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行,来自29个省(区、市)奶牛养殖大县的农牧局长、奶业负责人,以及农业部系统干部共100人参加本期培训。
奶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乳品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倒奶杀牛”现象。
学员们认为当前奶业发展出现波动的原因是奶牛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第三方检测机制不成熟,市场秩序不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消费群体培育滞后,产品市场开拓不足。
奶业发展首先要解决谁来养、怎么养、在哪养的问题。我国奶牛养殖分布不均,规模差异较大。在研讨中,学员们认为,奶牛的养殖不能以一种模式推广,应该因地制宜。只要有利润,生产出的产品是安全的、标准的就有存在的必要。从长远来看,会趋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无论谁来养奶牛,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都是关键。山西省应县畜牧兽医局杨培文局长认为:“奶业发展要提高养殖、监管、企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责任心和事业心。”从牛场来看,养殖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素质,不断的创新,必须有针对性的增加培训机会,培育新型的养牛人。同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是确保牛奶质量安全的保障。增加基层奶农以及牧场管理人员的培训机会,提高奶业从业人员生产管理水平以及操作标准化程度。加大管理经费的投入,由专人监管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乳品质量安全。
建立种养结合、养加结合的一体化奶业关系是奶业“爬坡过坎、稳行致远”的必然选择。中国奶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劣势、乳品消费信心不足和规模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三重叠加,导致中国奶业深层次的矛盾更加凸显。学员们提出了五种层次的种养结合、养加结合的一体化奶业关系:“适度规模+适度群体+种养结合”,是奶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双控双汰+有序流转+种养结合”,是奶业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养加结合”,是奶业提质增效的长远之策;“注重市场+注重牧场+养加结合”,是乳品加工企业的应尽之责;“利益联结+均衡分配+种加结合”,是产业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
学员们积极肯定了市场调节奶业发展的作用。利用市场规律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促进有条件的牛场转型升级。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