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年底以来,我国奶农“倒奶杀牛”现象频现。最近,这一事件持续发酵。由于奶源过剩、价格持续低迷,山东、陕西等多地奶农“倒奶杀牛”现象再次显现,养殖户损失惨重。
又见“倒奶杀牛”
据中广网报道,山东奶农裴树克去年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哗"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那眼泪掉得……”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养了几十年奶牛、两鬓有些斑白的裴树克仍难抑泪水。
然而,裴树克和他的同行们并未料到,“倒奶”只是个开始。2014年年底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养殖户“倒奶杀牛”现象频现。山东奶农牛继芳说,从2014年11月至今我们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从今年4月1日开始,连着几十天了收购价都是每公斤1元,比矿泉水还便宜。”
不仅在山东,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陕西。陕西奶农闫喜利说,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后已告知,因原奶过剩不再续约。现在周边几家牧场十几吨的鲜奶只能以每公斤1.6至1.8元的价格卖给“奶贩子”,为了让牧场经营下去,只能杀掉一部分牛。
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科技处处长李流航介绍,山东生鲜乳收购价格从2014年3月开始持续走低,11月、12月急剧下滑。到今年5月,山东牛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96元,同比下降30.84%,远低于每公斤3.5元的综合成本价。其中,小散户受冲击最为明显,牛奶收购价最低可达到每公斤1元,毫无盈利可言。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奶农“倒奶杀牛”现象频频出现?对此,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奶价持续回落、亏损严重是养殖户“倒奶杀牛”的主要原因。而奶价持续回落的直接原因则是受进口奶的冲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9月份,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24.64万吨,同比增长70.8%。
在张志民看来,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国内奶价从2013年的6元/公斤降到如今的3元/公斤。奶价的“腰斩”直接导致乳企拒收鲜奶,无奈之下,奶农只有“倒奶杀牛”。 张志民告诉记者,“中国奶业发展时间短,现代化奶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饲养成本高、单产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面对始终低位徘徊的奶价,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汇丰牧场场长孟军表示,“从养牛到卖奶挣钱,需要二年左右的时间,期间投资在1.5万到2万元不等。”奶牛的成长周期决定了奶价近三年内想要恢复盈利或是实现“报复性”反弹十分困难。乳业资深研究员宋亮则预计,奶价下滑要持续到今年年底前后,方能出现实质性的止跌反弹,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遭遇转型“阵痛”
业内专家指出,奶源过剩引发的“倒奶杀牛”,暴露出奶农与奶企之间关系的失衡,奶农的弱势地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凸显了中国乳业遭遇转型期阵痛。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表示,近期“倒奶杀牛”仍在继续,反映出不少乳企的库存可能非常饱满,或部分库存已接近临期,只能先消耗库存。
国金证券(600109,股吧)日前发布的行业研报显示,由于下游乳品加工企业的库存量渐达饱和,目前进口奶粉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也开始放缓。今年前三个月,奶粉进口量同比下降47.6%。但是,随着中新自贸协定和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和执行,未来进口奶粉对于国内原奶价格的冲击会持续加重。
“去年以来,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1吨国产奶粉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转向更多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减少了对国内生鲜乳的使用。”山东高速(600350,股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化鹏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在此次市场波动中,小散户是主要受冲击对象,应适当利用市场调节,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同时加大对优势产能的扶持力度,鼓励地区内的小散户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从而提升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针对如何提高奶农对企业的议价能力,济南市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经理赵鲲告诉记者,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检测制度,实现原奶生产的优质优价原则。“现在生鲜乳质量什么样,指标什么样,都是以乳品厂的检验结果为标准,奶农对定价、乳品质量话语权很小。”赵鲲说,在这样不科学的“游戏规则”下,企业和奶农展开博弈,大多数养殖户将难以继续生存。
而在财经评论员程赤兵看来,作为生产链条的起始端,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应该遭到打击,但现实却提醒我们,在我国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中,生产与市场脱节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农业部门应该考虑建立一个市场监测机构,对未来农副产品的供需量、价格走势以及成本做出预测,甚至发出预警,给农民和养殖户提供参考。程赤兵强调,这样的预测一定要权威部门来发布,可以放在网站上,也可以以短信的形式推送,它来自于对市场宏观的判断。它可能做不到完全准确,但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至少能给生产者提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避免损失。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表示,中国奶业正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型,但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牛奶生产成本偏高、盈利空间小、国际竞争力弱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奶业发达国家也都曾经历过,因此要借鉴学习国外奶业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中国奶业素质。
下决心做“长跑选手”
“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坦言,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2008年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给国产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2012年有统计指出,近年来在国内一线城市,国外乳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4,国产婴幼儿奶粉的市场份额甚至不足5%。2013年有媒体披露,一段时间里,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奶粉有八成其实属于贴牌生产,却仍在包装上标注“原装进口”、“100%国外奶源”。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乳业的心中之痛。
事实上,这些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乳业的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到今天,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的比重已超过四成,生鲜奶抽检的合格率连续6年达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开幕的米兰世博会上,国产品牌贝因美(002570,股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经受住了对食品安全近乎苛刻的检验,获得“世博会指定婴童产品”称号。
这些进步无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在评论员陈立湘看来,振兴中国乳业的障碍并未完全消除。首先是商业环境问题。现在国内的奶粉市场流通环节过多、税赋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偏高但乳企收益有限。国产品牌奶粉多数毛利率在50%以上,而实际净利率不足5%,可谓“干的是奶粉活儿,挣的是白菜钱”。
其次是行业整体竞争力不高。在澳大利亚、新西兰,1公斤牛奶的收购价格折合人民币大约是2元多,但国内由于劳动生产率较低,这个价格一般都要到4元多,低的也要3元多。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十分惨烈,成本高昂的价格战、广告战,让原本赢利能力不强的民族品牌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此外,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也任重道远。图便宜、买安全固然是人之常情,但盲目跟风、“唯洋品牌是瞻”的心理,令人深思。除了“山寨洋奶粉”李代桃僵大行其道,不少代购、“海淘”也根本没有质量监管,出了问题无法追溯,消费者却依然热情不减。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可见一斑。
对此,陈立湘认为,商业理念的进步最为关键。中国市场的容量不小,只要大家都静下心来踏实做事,不至于安放不下几家高品质、大规模、有国际影响的国产厂商。乳企一定要改变“窝里斗”的竞争心态,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上游牧场建设方面多下气力,下定决心做“长跑选手”。
加快集体“出海”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这些年的长足发展,光明乳业(600597,股吧)、澳优、贝因美、伊利、蒙牛和新希望等国内乳企不仅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而且正在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
2010年7月,光明乳业以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莱特51%的股权,成为中国乳业首桩海外并购案。时隔5年后,2015年6月,光明乳业又定增90亿元人民币,收购以色列最大食品企业特鲁瓦的控制权。
2011年3月,澳优出资1600万欧元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份,一年之后,又收购剩余49%的股份,将这家荷兰百年企业变成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
2012年10月以来,贝因美在国际化道路上越走越快,先是与爱尔兰Kerry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又与恒天然进行股权层面的合作,恒天然以34.64亿元人民币要约收购贝因美18.8%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自2014年以来,国内乳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在伊利投资30亿元在新西兰新建项目后,蒙牛和新希望紧随其后,相继与新西兰本土企业加强乳品领域的合作。同时,光明乳业与澳洲Pactum乳业集团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澳洲PACTUM乳业集团签订了产品代加工协议,委托其在澳生产的光明优+澳洲原盒进口纯牛奶(简称“澳洲优+”)已在国内上市。
宋亮告诉《中联合商报》记者,中国乳企正在积极走出去,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已成为中国乳企转型的标志。特别是近期中澳自贸协订的签署,将推动中国乳企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澳大利亚将成为继新西兰之外中国乳企在海外投资的优选市场。而最早在澳大利亚布局的光明乳业将获得中澳自贸协定的红利,接下来,新希望、贝因美、三元股份(600429,股吧)等也将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口婴幼儿奶粉实施《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新标准,无中文标签的婴幼儿奶粉7月起不得进口。新规规定,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签,或者其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将一律按不合格产品做退货或销毁处理。
记者梳理发现,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高标准、严要求”的政策后,进口婴幼儿奶粉出现了质量提升、进口额下降的现象。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共进口奶粉22.04万吨,同比减少47.61%;进口总金额为6.21亿美元,同比下降70.82%。
客观地说,我们有高质量的乳品企业,有高质量的奶粉,也有高质量的奶源。正如韩长赋所说的,“我们有市场有基础有资源,还有雄心壮志,重建信心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