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苏州全面推广“药店卖奶粉”,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奶粉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除了缺少明显价格优势外,奶粉“电商化”似乎成为未来的销售趋势。
而在网购奶粉的大环境下,“海外代购”、“跨境电商”开始初露头角,市场上不仅涌现出多家以母婴销售为主要行业的跨境电商,就连阿里、京东等巨头也纷纷开辟“跨境”通道,为平台运输“进口”产品搭建桥梁,争当跨境电商的“高富帅”。
现状
奶粉进药店“遇冷”
不促销基本卖不动
去年7月,“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药店”正式在苏州推广,要求所有进驻药店的奶粉必须遵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统一管理模式,以杜绝渠道不明的产品。另外,药店在日常管理中会配备专业的营养师、膳食搭配师,为消费者提供建议,让销售的奶粉不仅保证安全,更是适合个体的。
一年过去了,这些药店的经营情况又如何呢?
在景德路上的一家连锁药店内,记者看到这里赫然摆放着奶粉专柜。这家药店也是苏州试点奶粉进药店的首批单位,然而营业员却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平时搞搞促销,基本没什么人会光顾奶粉生意。
“我们搞活动的时候售价很便宜,所以奶粉差不多是一箱一卖的,效果挺好,可一旦恢复零售价,半个月卖不出一罐也是常有的事。”店内一名员工说,与经营初期相比,店内的产品也比之前有所改进,“我们有合生元、贝因美、惠氏启赋等品牌奶粉和其他一些进口奶粉,类别在药店内算多的了。”
而在其他的一些连锁药店内,更多的是保健品专柜,至于奶粉,更像是点缀用的。一家药店负责人表示,自该政策施行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几乎是任由市场发展的,从实际效果来看非常不尽如人意。
对方解释说,一方面,奶粉在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种类上也比普通超市、母婴店少许多,同时药店的管理较为严格,所以运营成本更高,导致奶粉的利润相对微薄。“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会考虑撤柜,改成一些热销的保健品。”
记者从市食药监部门了解到,目前苏州在省内认可公示,能销售奶粉的药店数量仅为30多家,较一年前并无太大增长。由于卖奶粉并非强制,所以实际销售的药店数量或许更少。
全国范围内,药店卖奶粉同样遭遇“滑铁卢”。就拿最早试点的北京为例,不仅5个试点用的奶粉自动售货机全部被撤离,当地不少药店原先的奶粉专柜也都变成了普通商品,年轻店员甚至表示对药店卖奶粉一事不知情。
分析
线上营业额一年翻番 “90后”母亲更爱网购
除了同比超市、母婴店处在劣势且缺少政策扶持外,实体店的奶粉经营正受到网购的剧烈冲击。
“根据我们掌握的大数据,实体店的奶粉经营状况在最近一两年波动剧烈,比如2013年线下与线上的销售额比例为‘8:2’,到2014年则是‘1:1’,网购奶粉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国内一家著名婴幼儿配方奶粉制造商华东区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网购的突然爆发难免让人始料未及,这对奶粉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有利有弊。
众所周知,只要是做实体店的,都会产生人力、物力等运营成本,奶粉也不例外。据这位负责人透露,除了普通的开店,在进驻大型购物超市前,奶粉商往往需要缴纳一笔额度不小的“驻场费”,想要摆放在显眼的人气位置,“驻场费”还得往上加,于是在销售终端,奶粉的价格就被抬高,消费者则成为“被剃羊毛”的对象。
但随着网购的兴起,奶粉逐步脱离实体店,开始走互联网渠道,在降低客观成本支出的同时,也加剧了奶粉行业的品牌和价格竞争。
“对消费者来说,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互通,你可以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完成上百种产品的对比,从中挑选适合自己宝宝的产品,包括配方、价格等,”该负责人说,奶粉与其他大众食品不同,比较难推陈出新,或者说可变性小,“我们最近新出的产品对脂肪结构做了调整,能更快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尽管成本比旧款产品要提高,可为了在市场快速推广,反而制定了较低的零售价,打算在电商平台力推。”
另外,“90后”已逐步当妈,她们对网购的热衷程度要远超“80后”,这就致使母婴市场的消费群体的量变,最终导致消费模式的质变。
叶女士是1992年出生的,很难想象她已经怀上了二胎。她告诉记者,怀“老大”的时候,自己就想好了从一些信得过的电商平台上购买婴幼儿奶粉。在她眼里,只要是同一品牌的正品,网购没什么不好。相反,若要自己去超市等实体店选购,不仅很累很烦,还不一定能买到自己要的那款,“我身边的年轻妈妈也都网购为主,大家早就习惯了。”
思考
越洋代购成“新宠”电商巨头多瞄准母婴市场
市场份额少、定价比网购高、缺少政策扶持、消费者选择性多……综合上面的因素,导致了药店卖奶粉来势汹汹却惨淡收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以奶粉为代表的母婴市场遇冷。
相反,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目前“跨境”、“代购”等词汇在奶粉行业频频亮相,包括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也纷纷瞄准了“洋奶粉”这块大蛋糕。
这里先介绍两个概念:“海外代购”和“跨境电商”,两者均为从国外带回产品,不同的是前者以个人为主,后者则基本为电商巨头或创业新贵。
国内消费者对洋奶粉的“崇拜”,或许追溯到多年前的“毒奶粉”事件。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不少年轻妈妈都对进口奶粉的安全性颇为信赖。不仅如此,与奶粉相关的其他进口母婴产品也逐步受到她们的青睐。
一位吴姓的“90后”妈妈就坦言,宁可苦自己不能苦孩子,所以喝的奶粉必须尽善尽美,“我朋友圈里就有好几个人做代购,有澳洲的、香港的、日本的,价格并不贵,有的甚至比国内的品牌奶粉还要便宜。”至于个人代购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产品假冒、售后缺失、物流时间长等,小吴认为属小概率事件,要是真碰上了,只能算自己倒霉。
想买进口奶粉,又想规避风险,也有消费者另辟蹊径,从跨境电商入手,购买国外的母婴产品。
例如在今年年初,“顺丰”主导的跨境B2C电商网站“顺丰海淘”正式上线。该公司苏州区的公共事务部副总经理曹海斌告诉记者,他们的跨境服务就主打母婴产品,涉及美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海淘热门国家。
“我们采用的是B2C的商业模式,通过企业在全球的供应链,提前把热门产品从海外直接采购,存放在国内的保税仓库,这样消费者在下单后,我们能够直接从保税区发货,物流速度和国内快递差不多,5个工作日内即可到货。”
曹海斌说,企业运作与个人代购不同,他们不仅提供商品详情汉化、人民币支付、中文客服团队售后等服务,最重要的是能对产品质量把关。对于为何把“破冰”点放在母婴市场,对方称其市场很大,当然竞争也很激烈。
趋势
奶粉仅为“冰山一角”跨境电商展开“高富帅”之争
奶粉的跨境电商竞争有多激烈?除了顺丰,2014年起,天猫、京东、一号店、唯品会、聚美优品、网易等纷纷开通“海淘”服务,其中,奶粉成为众人抢夺的一块“大蛋糕”。而国外购物网站亚马逊则选择上海自贸区为入口,向大陆引进了全球产品线……
不仅是电商巨头,“蜜芽”等创业新贵也以母婴领域为起点,运用B2C、C2C的商业模式培养品牌,并且通过融资扩大竞争优势,营造自己的专属客户群体,争当首批“高富帅”。
通过奶粉市场,我们也看到了跨境电商们的“冰山一角”,苏州也忙碌其中。
近日,苏宁易购海外购在苏州建成保税仓并顺利完成首单试通。这个位于工业园区普洛斯物流园的保税仓库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日均最高可支撑出货10000单,主要辐射华东、华北地区,承接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海外商品配送。
苏宁的跨境电商模式同样为B2C和C2C。据苏州区负责人介绍,其进口商品中,七成以上都会采取保税区的备货模式,从而在消费者下单后能第一时间送达,最快仅需3天。除了苏州,他们还在广州、杭州、宁波等地设立了保税仓,并打通订单信息、支付信息、物流运单系统。
产品方面则同样包含了母婴,同时还有广受好评的美妆、百货、3C等。此外,苏宁旗下的日本免税品牌“乐购仕”在日本的门店已增至24家,有报道称董事长张近东会在“未来3年向乐购仕投资400亿日元,在日本境内开出50家门店”。
对于全国各地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苏州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徐金龙分析,这与国家在海关通关上的优惠政策有关,包括降低入关的金钱、时间成本,“我们对进口产品的内需本身也在提升,国家只是推了一把,这就促使跨境贸易走得更快。”
徐金龙表示,苏州的跨境贸易企业不少,在阿里平台上的就有2000多家,接下来他打算筹建“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为本地跨境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预计今年8月协会将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