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内制冷设备行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制冷设备在工业和生活中都有应用,含氢氯氟烃(HCFCs)是制冷设备中最常用的制冷剂,也是目前剩余的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之一。全球工业都在为寻找新型制冷剂的替代而努力研发,有专家预言,今后几年制冷剂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制冷行业也将面临技术和设备的新一轮更新。
国内制冷设备行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在人工制冷开始发展以前,人类已经知道利用天然冰雪在简易的设备中保持低温条件,即利用天然冷源。现代的制冷装置都是应用制冷机来冷却。1834年,美国的J.珀金斯试制成功人力转动的用乙醚为工质的可以连续工作的制冷机。1844年,美国的J.戈里试制了用空气为工质的制冷机,用在医院中制冰和冷却空气。1872~1874年,D.贝尔和C.von林德分别在美国和德国发明了氨压缩机,并制成了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这是现代压缩式制冷机的发端。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卡雷兄弟先后研制成功以硫酸和水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机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1910年出现了蒸汽喷射式制冷机。1930年出现了氟利昂制冷剂,促进了压缩式制冷机的迅速发展。1945年,美国研制成功溴化银吸收式制冷机。
我国制冷设备发展的有利趋势
《中国制冷、空调设备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03-2013年,我国制冷设备行业的销售收入从366亿元增长至232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0.3%,总体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发改委公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等指标。受此政策导向影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迅速,为相关制冷设备带来积极影响。未来冷链物流仍将继续成为制冷设备行业最重要的成长点之一。
从政策以外的发展驱动因素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了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乳制品、肉禽蛋、冷饮、水产品等易腐食品以及反季节食品消费比例的提升和消费量的扩大,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年轻一代的居民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速冻食品等消费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也对冷链物流提出了要求。
食品安全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食品腐烂变质也是广大居民关注的重要食品是否安全的因素。食品安全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所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防范事故的发生以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会新增或升级冷链物流设备。此外,国内食品养殖及加工行业和物流行业长久以来较为分散,个体户养殖和加工企业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随着行业的规模化企业经营趋势显现。而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对冷冻设备的需求显著性的高于个体户,因此也会拉动制冷设备的需求增长。
制冷剂替代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含氢氯氟烃(HCFCs)制冷剂是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为保护环境,促进新型制冷剂的研发和运用,今年工商制冷剂行业预计需要淘汰8450吨的HCFCs消费量,加之R32、二氧化碳等低GWP(全球变暖潜值)制冷剂迈向市场,2015年将成为制冷剂替代的关键年。
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朝晖介绍,截至2014年11月,工商制冷空调生产领域有12家企业完成了HCFCs淘汰改造项目(共改造25条生产线)合同签署或项目建议书的评审工作,批准项目资金约3600万美元,这些项目完成后可淘汰约7000吨R22。
对制冷系统来说,氨具有环保、节能、经济的特点,多年来,一直是工业制冷领域的主流制冷剂,新应用范围和越来越高要求的规范依然不断的促进氨制冷技术向前发展,对氨制冷设备的要求也就与日俱增。但同时氨兼具一定的毒性及可燃性,国内较高的事故发生率使得行业对氨系统的应用一直有很大争议。然而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用机器代替人工,提高氨制冷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能大大减少因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
磁制冷技术也是近年来,制冷行业研发的重点,随着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突破及磁制冷机技术趋于成熟,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到磁制冷的实用化开发中,但多数都局限于无空间或者小容量磁制冷机。近日,包头稀土院磁制冷课题组研制出的大容量磁制冷机可将117升冷藏柜从室温降到0摄氏度,最大制冷温差达到24.5摄氏度。
磁制冷技术也并不完美,它就像一枚硬币有两个面,一方面它更加节能环保,可以实现无化学物质制冷,单位能耗低,另一方面其主要应用于航天、医疗领域,民用化障碍重重。此次课题组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成功制备了大容量磁制冷机,突破了制约室温磁制冷实用化的瓶颈,为推动磁制冷技术实用化、民用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随着各行业快速发展,对制冷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社会发展对环保的新诉求,越来越多的制冷设备正向环保方向发展,我国制冷设备企业也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及时了解前沿科技信息,提前制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