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奶粉低价是趋势?

2015年8月5日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呼之欲出——近日有媒体称政策有望在今年内出台,尽管随后遭到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的否定,但仍搅动了一池春水,婴幼儿配方奶粉板块首先闻风而动,消息传出当日涨停。

  重重利好背后,多个新品牌加速进入市场,并打出“低价”、“进口”等名头,不过多位行业专家指出,国内2008年奶粉事件阴影未全部消除,消费者更看重品质与品牌而非价格。另一方面,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主销售场的一、二线城市,洋品牌仍牢牢占据主导位置。

  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低价搅局

  继君乐宝之后,今年4月1日,乳业巨头新希望集团高调推出新西兰原装进口奶粉“爱睿惠”,900克装售价仅99元每罐。随后,雅士利也进行大规模的促销,同样将价格拉到了99元。

  不过,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前景如何仍待考。“经过这么多波折,,消费者最看重安全,相比价格,对于奶粉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品牌、口碑和品质,降价并不能吸引人,或者说低价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有限”,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奶粉经销商如是向记者表示。

  不争的事实是,洋奶粉品牌仍占据着市场的主导位置。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给出了记者一份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婴幼儿奶粉消费区,主要分设为三大板块:一是大城市的一线消费区,二是二、三线市场的中小城市,三是农村市场。其中,大城市的一线市场仍然是当前我国婴幼儿奶粉销售的主战场,市场容量约占45~48%,包括惠氏等洋品牌奶粉约占80%的市场份额。以中小城市为主体所构成的二、三线市场,市场容量仅占约25%。

  缺乏技术支撑低价难维持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则认为,低价奶粉模式难以持续,一款奶粉在面世前所需的研发、临床试验等投入,成本高企,并非一般企业能够负担。“一款奶粉的面世不是轻易说说就行,添加哪款元素是否合理需要长期的临床验证”,有行业人士指出,缺乏科研力量支撑也是低价奶粉企业们无法走更远的主要原因,此情况之下,难以支撑婴幼儿配方奶粉品质。

  纵观目前几大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大多有药企背景,对于奶粉质量的把控不可不谓严格。包括惠氏、雅培等在内的多家跨国乳品企业,其奶粉工厂均按照制药行业的GMP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在所有生产环节严格按照GMP进行严格管理。所谓GMP标准,即是优良制造标准的简称,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以惠氏为例,其本身便是一家药厂,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和生产过程参照了制药行业的经验和标准。在每添加一种新的营养元素前,惠氏的科学家们会像药品研发一样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只有在获得了安全可靠的临床数据后,才最后决定将其添加到奶粉中。再以惠氏金装爱儿乐奶粉为例,自原材料进厂至成品出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经过927道检测,相当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相关标准要求的4倍——并非每一个厂家都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技术积淀。

  消费者对低价新品牌奶粉接受度有限

  “不敢买,太便宜了,牌子又没听过”,家住深圳的蔡小姐目前已经是两个小孩的妈妈,说到近日有企业推出的99元低价进口奶粉,蔡小姐如是告诉记者。在成为全职妈妈之前,蔡小姐在一母婴连锁店当销售员。

  和蔡小姐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家住广州的黄妈妈。她告诉记者,买奶粉首先看的是品牌,对于一个刚刚推出的品牌不会贸贸然出手,且99元的低价让她对质量心存担忧。

  信息时报此前发布的奶粉消费调查数据也显示,61%的消费者日常购买奶粉的价格多数集中在190~300元/罐。

  上述仅仅是个案,大多数的消费者的奶粉消费倾向是如何的,可以从近两年来大热的海淘窥见一斑。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为全球第二,而出于婴幼儿食品安全的重视,奶粉、辅食等婴幼儿食品类的交易一直位居中国消费者海外购商品的首位。这一背景之下,7月下旬包括雀巢、惠氏、美赞臣等在内的多个全球顶级的奶粉和婴儿辅食巨头,和国内母婴垂直电商蜜芽签署了跨境业务战略合作协议。

  人肉背奶粉、代购、海淘、跨境电商,消费者想买到的是一罐品质信得过的奶粉,而非低价奶粉。

 

来源(中国乳品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