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若只如初见:进口奶品走下神坛国内乳企迎机遇

2015年8月12日

  几个月前,我国多个地区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受鲜奶价格持续低迷影响,目前山东、陕西等地区养殖户亏损严重,“倒奶杀牛”的现象仍在持续。然而,奶农倒奶现象不仅发生在国内,当地时间2015年7月30日,比利时Bethane,农民燃烧轮胎、倾倒牛奶示威,抗议牛奶价格过低。业内人士表示,在国际奶价下跌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内乳业通过奶业一体化改造,或将是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   

  新挑战倒逼中国奶业加快转型升级

  2014年年底以来,随着企业收奶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原有养殖模式达不到乳企提出的标准,有些奶户被迫卖牛退出市场。加之原奶价格低迷,国内奶牛养殖户杀牛弃养现象频频出现,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

  生产波动频繁,进口冲击增大,质量安全要求更高,生鲜乳供给越来越难。一系列问题开始倒逼中国奶业加快转型升级。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奶业的上游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结构不合理,探索“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可带来诸多益处。牛奶生鲜易腐,生产加工不可脱节,实行一体化经营可解决上游生鲜奶源价格波动的问题;乳企直接控制养殖环境和奶源生产,降低了奶牛养殖的风险和成本,从源头上提升产品质量;自产牛奶自己加工,让产品的食品安全责任更加明确;原奶供应商和乳品加工商的利益一体化,产业链条更稳定。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奶业一体化也表示支持态度,他说,各地要大力推进奶业一体化经营,培育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奶业组织化程度。

  据了解,近些年我国奶业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乳企自建和参股奶源比例超过20%,比2008年提高一倍多。在此基础上,业内人士纷纷呼应不断严格行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行业诚信机制,促进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发展。

  进口食品安全堪忧国内乳业迎来新机遇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趋缓,如何找到一个突破点,让中国的奶业走出困境,如何能够在保证安全,提高品质,推进中国奶业未来发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改革创新,生产安全优质的奶制品,推进中国奶业未来的发展,树立中国奶业在消费者心中的新形象是当务之急。

  7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共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1225批、4960吨、1452万美元。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其他加工食品类、水产及制品类、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0.1%。乳制品类食品位列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种类第8位。

  不少网友感叹,进口乳制品的质量并没有国人想象中那样美好。相比之下,我国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100%,使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逐步恢复信心。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牛奶产量3725万吨,同比增长5.5%;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比2008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京沪等地规模场单产突破10吨。

  我国已是全球奶类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但我国人均奶类消费水平依然较低,约为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奶制品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在奶业的发展方面,我们应重点考虑如何赶超世界平均水平,做好规划、落实到位,牢牢把握赶超其他奶业发达国家的机会。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表示,目前,除了个别顶端企业外,大多数奶业企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这些企业数量众多,是奶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优秀的乳品企业应通过和这些企业的交流切磋,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传递下去,给予这些企业经验借鉴和指导,从而提高整个中国奶牛养殖水平和加工业的水平,使我国乳业健康发展。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