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市再掀降价潮产销转型是出路

2015年8月26日

  入夏以来,不仅生鲜奶价格继续呈现下跌走势,包括原装进口奶粉在内的婴幼儿奶粉,也在线上线下全面开展降价促销活动。

  很多妈妈喜欢囤奶粉,不过,最近奶粉的降价潮,让不少精明的主妇直呼大亏。近日,笔者走访市场发现,在超市、商场及母婴专卖店几乎各大乳企都在进行促销活动,比如,合生元的“买一赠一”、贝因美的“满300减66”,甚至连国外知名品牌——德国乐博维有机奶粉也推出“买一罐赠一盒”的活动。在线下奶粉促销搞得风生水起之时,电商平台也“毫不示弱”。红孩子、1号店、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也打出了“两件5折”、“买4赠1”、“限量抢购”等活动。

  奶粉价格下降面面观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乳制品价格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年以来,随着我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牛奶零关税协议的签订,“洋牛奶”、“洋奶粉”迅速涌入国内市场,导致了供过于求局面;另外,从今年4月1日起,欧盟沿用30年之久的牛奶生产配额制被取消,德国、爱尔兰、荷兰等产奶大国已将销售目标转移到了中国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的脱水全脂奶粉约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二,进口鲜奶则超过全球出货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自今年6月1日起,我国下调了进口关税税率,各大电商网销平台纷纷开启婴幼儿奶粉全球并购步伐,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自今年7月1日起,《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正式实施。按照这一规定,新包装不得对0月龄~6月龄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必需成分进行含量声称和功能声称。这意味着,风靡婴幼儿奶粉、食品界的“含有多倍DHA”、“DHA亲和配比”、“富含乳清蛋白”等广告语今后将不能再出现在包装上。同时,新规对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签做出了严格规范,要求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包装,今后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将一律按照不合格产品退运或销毁。因此,尽快消化老包装库存,成为奶粉集中上市“跳水”促销的又一原因。

  更值得关注的是,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亦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该法将婴幼儿配方食品列为特殊食品监管,要求加强全程监控,实施逐批检验;同时将婴幼儿乳粉产品配方由原来的“备案制”改为“注册制”,并明确规定今后“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随着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日的临近,很多需要通过“分装”销售的产品厂家急于在10月前将库存清仓,也促使近段时间部分品牌奶粉被迫降价促销;除此之外,超市里乳制品临近保质期加大力度促销也是常态。

  专家表示,随着市场一体化、全球并购的加速推进和进口关税税率下调,今后一段时期内,进口乳制品冲击仍然难以遏制,国产乳制品消费又将出现疲软的情况,国产奶业形势不容乐观。年初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倒奶杀牛”事件,就是国际奶粉价格波动对民族乳业影响的一个缩影,当时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虽然得到缓解,但在国内供需关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卖奶难”问题或将长期存在。奶业专家提出,必须加快我国乳业转型步伐,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相关体制,在产品质量与销售渠道上下足功夫。

  从长远来看,优先发展某鲜奶产业,实施“优质乳工程”(包括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以及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三个方面),既能让中国奶业走出“泥沼”,也有利于民族乳业参与国际竞争。

  某鲜奶所具备的纯天然、原汁原味和保持活性因子的优势,目前在英、美、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消费量占整个液态奶市场90%以上。而在我国,某鲜奶只占乳品消费的20%左右。某鲜奶对奶源要求极高,必须采用新鲜、安全的牧场奶源,不允许用奶粉还原,从一定意义上说,选择某鲜奶就相当于从技术上选择了好牛奶。因此,优先发展巴氏鲜奶业不仅可以避免国内奶源受国际奶价波动影响,为上游养殖业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保障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而且通过实施奶业“新鲜”战略,能够倒逼乳品企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尽快提升我国乳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同时,为了推动奶业“新鲜”战略,对抗来势汹汹的进口奶,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修订完善国内乳品各项标准,并实施“优质乳标识制度”。根据规定,对于用复原乳(奶粉)作原料生产液态奶的,必须严格标注“复原乳”,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做到位,这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通过实施优质乳标识制度,明确标示原料奶的质量等级、加工参数,既能让生产优质原料奶的奶农得到优质回报,实现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又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的认知度,真正做到明白消费、安全消费、有信心消费,这是提升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的根本途径。

来源(中国乳业新闻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