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国际化更需优质奶源。近日,中国奶业D20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汪洋副总理发言,肯定了中国奶业过去发展成绩,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奶类生产国,用三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完成的奶业发展历程。
同时释放四个明确信号:一是肯定成熟发达奶业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笔者此前曾提过,从欧美农业发展历史来看,各国农业现代化推进是以奶业发展为核心的。奶业是整个农牧产业中,附加值最高,产业链最长,是农牧业结合发展的产物。
中国当前面临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奶业可以推动整个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通过建立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以家庭牧场和合作社为组织模式的现代化奶业,可以极大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升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是要求重塑中国奶业市场新环境。一方面强调构建最严格的监管机制,提出“最严标准、最严监管、最严处罚、最严问责”的“四严”要求,当前国家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从自身职责出发,相互协调,大力推进构建科学监管、运行机制,建立包括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安全召回体系、食品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一方面加大乳品消费宣传,不仅要在安全宣传下功夫,更要对消费者进行乳品营养知识普及,对虚假乳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教育。
三是坚持市场手段和创新发展,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乳业是一个相对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手段调节未来将是主要方面,政府将减少行政干预,更多依靠出台法律、法规来规范;转型发展,意味着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流通成本。
四是深化国际化发展,整合国际资源。汪洋副总理肯定了这些年乳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笔者曾言,通过国际化发展,提升自身技术、加工和产品创新水平,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实力,同时加快国际资源布局,获得国际乳品贸易话语权。
随着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加快自贸区建立,中国乳品市场将更加自由开放,表明中国企业未来将直接面对国际大型企业在成本、资源掌控、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竞争。通过国际化发展,有助于缩小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在上述劣势。
一是奶业对中国是极具重要战略意义产业。奶业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引领农业加快向现代化转型。由于奶业产业链长,存在上游养殖和下游加工两条相对封闭的产业链,同时养殖与加工又是一条连接农业与食品加工业的全产业链。
奶牛养殖的现代化发展,有三个表现:一是产业组织模式的先进;二是配套的供应链完整;三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奶牛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带领与之相关种植业产业的现代化推进,同时可以推动配套服务设施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可以大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水平的升级。
而养殖与加工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合作模式,将是实现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利益有效分配的基础,从而推动种植、养殖、加工互补发展,一个包含种植、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良性运行的产业组织模式将极大提升中国农牧业的质量水平,极大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在国际市场可以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另外,奶业是产业链比较长的产业,涉及相关产业众多,可以解决庞大的就业和税收问题。我们对国内婴幼儿奶粉从生产、包装到销售统计,相关产业已经解决了约150万人就业问题。
二是国内企业也必须重视,国际化发展稳步推进的基础,是企业在国内市场拥有并且控制较为稳定的优质奶源供应为前提,如果国内奶源萎缩,未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源控制也不会稳定,从战略上这叫相对制衡。
三是加快推进低温产业快速发展。长期来看,国内乳资源与国际乳资源存在分工趋势,这点从日本等国发展历史可以看清楚,为保护本国乳业发展,大力推进低温产业是势在必行,同时期望政府加快国内相关产业标准升级,推动乳资源尽快分工。笔者在此前文章中已经将乳资源分工及其战略做了详细解释。汪洋总理在此次会上,也明确暗示未来关于进口希望资源进口为主,产品进口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