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驱动生产行为”

2015年12月16日

  自2008年以来,整个乳品产业链在严格的标准制定以及监管下,让乳品质量安全有了保证。从最初的《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到今天的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 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越来越细化的标准开始让整个行业进入“休整期”。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标准制定是为了让行业发展更有方向,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标准”本身就是生产行为 的“驱动者”,而对于今天的国内乳业市场,“标准”与“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一说标准,曾经争议最大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乳业国标”)无疑一直都在“影响”着基层奶牛养殖者。在2010年6月正式实施的乳业国标中,对蛋白质和菌落数两个关键指标的界定比 1986年制定的标准还要低,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下调至不超过200万。后者被当时的有关媒体调侃相当于从苍蝇横行的牛场中取奶的菌落指 标。新国标的低标准,在当时的“解释”是为了让许多小奶农的生鲜乳达标,同时也是为了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利益考虑。5年后的今天,多数的散户已经或正在退出乳业市场,奶业规模化正在转型升级。

  而近两年,对于更多的奶牛养殖者而言,体细胞数量的高低成了直接影响原奶收购价格的因素,牛奶中体细胞的数量也成了除蛋白质外对原奶质量评定的另一条高标准。养殖行业中,体细胞的数量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有乳房炎、乳腺炎的奶牛所产的牛奶体细胞数量较多,健康奶牛所产的体细胞数量较少。在记者采访的多家牧场中,多数牧场的原奶收购价格均受到体细胞数量的影响,其中更有几家 牧场因体细胞数量增高而被企业将牧场收奶价格降至小区收奶价格。受体细胞数量检测标准的影响,这些牧场开始增加牧场环境、牛舍等地方的清洁消毒工作,并且开始严格的执行挤奶、饲喂环节工作 的严谨性。在呼和浩特市一家中型牧场中,对于体细胞数值增高奶价被降低的解决方案中,牧场负责人首先加强了牛舍管理,每月对牛床牛舍进行大消毒,另根据牧场实际情况还需要增加消毒频率。为此,牧场专门购入专业牛舍消毒设备;其次,对于奶牛运动场进行按时清粪工作,保证奶牛运动场的舒适度,此外,确保挤奶员100%按操作流程工作,认真消毒、仔细检查每头牛每个乳头,积极排查乳房炎患病牛只,做好隔离工作。

  事实上,体细胞检测这项并没有在乳业国标中的检测项目却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里有着不同的检测标准。新西兰牛奶质量专家琳达·麦克唐纳在第二届中国奶牛业大会专题讲座中公开提到,对于体细胞检测,中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各个乳企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进行,奖惩体制不明确,并不利于养殖业的长远发展。长期研究中国乳业现状的琳达·麦克唐纳认为中国的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以体细胞 数量来看,从60万降到30万发达国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中国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体细胞数量的降低也意味着牛奶质量的提高。琳达·麦克唐纳提到,对于体细胞的检测,各国家有所不同,在欧美总体低于20万是目标,高于40万将受到惩罚,就牛奶而言,质量永远是行业生存的基础。“标准驱动生产行为,只有严格的标准之下,才能利于行业发展。”在琳达·麦克唐纳看来,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紧密出台的政策已经有了5——6年的时间,为了行业更健康、更稳固的发展,其中的相关内容是时候需要做出改变了。

  对于今天正在蓬勃向上发展的中国乳业而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行业规范了,其产品必将得到保障,在记者走访过得几十位养牛人以及多位业内专家中,他们无一例外的提到的是“现在的牛奶质量是最好的。”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陆续出台的相关乳制品产业链的标准中,伴随着争议声不断,每一个标准中的只言片字都会给行业带来一番“改变”,在这不断的改变中,“好的加快步伐,坏的淘汰出局 ”,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能够变成中国乳业的专属粉丝,不必千里之外选购乳品。

来源(中国乳品产业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