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公开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的意见。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现场核查要点及判断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上述征求意见稿显示,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须对奶粉配方进行注册,并提交10个申请材料项目的文件。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书、产品配方、产品配方研发报告、生产工艺说明和产品检验报告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政策的出炉,将给国内乳制品的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波,尤其是一大批中小品牌的国外奶粉。 婴幼儿奶粉是线上销售主力 在此相关配套文件征求意见稿出炉之前,早在今年6月8日,食药监总局便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食药监总局表示,目前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需求大、行业发展迅速,但发展时间短。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等问题突出,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 从《办法》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设立注册门槛,提高生产要求;二是限制配方数量,让群众明白消费;三是规范标签标志,解决宣传乱象;四是明确监管要求与申请人法律责任。而这个政策也被业内称之为“最严奶粉新政”。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不论是国内的奶粉企业还是国外的奶粉品牌都受新政影响,但目前跨境电商进口奶粉占了很大的一块市场比例,所以国外品牌奶粉更受市场冲击。根据星图数据发布的《2015年乳制品电商大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乳制品的线上销售额为779亿元,线上奶粉同比增长近2倍,而婴幼儿奶粉是线上乳制品的销售主力,达到87.5%的份额。另外,从2015年线上奶粉品牌排行情况来看,国外品牌称霸线上奶粉市场。 保税模式跨境电商最受冲击 据了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自10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开始实施注册,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李鹏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政策出台,对国外奶粉品牌的品牌方和渠道商打击都非常大。对渠道商来说,他们搬货的选择少了,而对于品牌商来说,以前品牌商可以弄很多品牌进来,而现在它们只能注册三个品牌的奶粉,而且需要差异比较大,所以这个对于品牌方来说,数量上少了很多。” 虽然国内的跨境电商如火如荼,但是李鹏博表示目前很多品牌进驻国内市场并不是品牌商驱动的,比如说德国的爱他美奶粉,而是中国商家直接从国外市场或者经销流通渠道把货品搬运到中国,以跨境电商的形式进行销售。 因此,此次新政落地,对于国外一些知名奶粉品牌来说,是否愿意主动注册,仍未可知。杭州洋溢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EO吴闻认为“目前很难判断,考虑到很多因素,因为有些国外奶粉企业当地政府是有补贴的,不知道国外政府会不会趁这个机会做一些管制措施,因为这样相当于他们补贴的费用都在中国婴儿身上了。” 如果国外品牌不愿注册或者注册不成功,那么就意味着这些品牌的奶粉很难获得“通行证”进入国内市场。而这对于采取保税备货模式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受到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 所谓保税备货模式,通俗地讲是指跨境电商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将商品由境外统一调配至国内的保税仓库。当接到消费者的网上订单之后,由境内物流公司直接从保税仓库取货并配送至用户手中。如果国外的奶粉品牌没有通过注册获得进入内地市场的通行证,那也就意味着,这些奶粉无法进入国内的保税仓,也难以通关流入市场。 跨境商家观望情绪浓 对于跨境电商们而言,保税备货模式走不通,但海外直邮模式仍有一线生机。 海蜜全球购的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现在采取直邮模式,政策对我们影响不是特别大。” 李鹏博也表示,“直邮模式还是可以做奶粉的,还有海外直邮,这个是可以自用的,不受管制,但这个量不会特别大,而且邮费也会比较贵。” 吴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受新政的影响,他们公司也会改变原有的模式策略。“我们是这样想,现在在做的品牌如果注册备案成功了,就维持现在的销售状态,如果注册不成功,就通过直邮模式缓冲一段时间。这种方式就是相应的时间和费用都会提高。” 但是从保税备货模式转型到直邮模式,并不容易。吴闻表示,之前合作的德国奶粉品牌的经销商,是备完货装柜发海运给他们的,如果转为直邮模式只能在原来合作的经销商那里租用他们的仓库发直邮,请他们代为打包。或者为了提高时效性,会在中间设立一个海外仓提高效率。 不过,受今年4月份跨境电商新政的影响,海外仓就一度受到了跨境电商们的热炒。李鹏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我了解,香港地区已经涨了,之前涨幅在20%以上,当时是跨境电商新政颁布以后,有很多的跨境电商抓紧时间布局,后面价格又降下来了。” 吴闻表示,目前他们还和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一样,先静观其变,“我们走一步看一步,虽然这块市场蛋糕量很大,但政策下来也没办法,我们做跨境只能增加其他的品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