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不宜喝牛奶
众所周知,牛奶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优质的蛋白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脂肪及钙、维生素A和D,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然而,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注意:一些人不宜喝牛奶。
乳糖不耐者:有些人的体内严重缺乏乳糖酶,因而使摄入人体内的牛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大肠粘膜吸入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在肠内经细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使肠道PH值下降到6以下,从而刺激大肠,造成腹胀、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
牛奶过敏者: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1、胃肠手术后不宜喝牛奶
牛奶在储存过程中,易产生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发酵后,可产生气体。由于胃肠手术时,手术操作对腹腔器官的影响,加之麻醉的暂时性抑制作用,使得肠蠕动减弱,术后肠腔内聚积的气体不易排出。胃肠术后若饮用牛奶,可加重肠胀气。
2、肝硬变病人出现肝昏迷时,不宜饮牛奶
由于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能提高人体中血氨的浓度。肝硬变病人的肝功能受到损害后,肝脏失去了将氨转变为尿素的转化功能。因此,肝硬变病人出现昏迷,若再饮用牛奶,可加速或加重肝昏迷。
3、急性肾炎病人不宜喝牛奶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过程中可产生多种含氨物质,这些物质大多由肾脏排出体外。由于患急性肾炎的病人肾脏的排泄功能已受到影响,因此,在饮食中,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的排泄负担,消除或减轻症状。
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消化牛奶中的脂肪,必须供给胆汁和胰腺酶,牛奶加重了胆囊与胰腺的负担,结果使症状加剧。
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体内的亚铁就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贫血患者恢复健康。
返流性食道炎患者、研究证实,含有脂肪的牛奶会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道炎症状。
消化道溃疡患者、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因其能刺激胃肠粘膜分泌大量胃酸,会使病情加重。
乳糖酸缺乏患者、牛奶中乳糖含量较高,但必须在消化道乳糖酸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乳糖酸缺乏,食用牛奶后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的参与,饮用牛奶将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
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牛奶中含有较多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不易消化,发酵后可产生气体,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