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初步统计,2015年仅乳酸菌类饮品总产值达79.5亿元,与2006年的6.3亿元相比,为10年前的12.6倍。中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快,空间广,让人欣喜。
相较于全球益生菌产品5%的平均增速,国内乳酸菌类产品近年来“小步快跑”的发展态势让人讶异:始终维持在15%-18%以上的增速。据初步统计,2015年仅乳酸菌类饮品总产值达79.5亿元,与2006年的6.3亿元相比,为10年前的12.6倍。中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快,空间广,让人欣喜。长期从事益生菌分离筛选及资源挖掘、益生菌生理代谢与功能机制的解析和优化等研究工作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教授向记者介绍了益生菌产业目前出现的产品多元化态势和未来发展走势。
我国益生菌产业呈现三大趋势
市场——日渐趋热 亚太地区益生菌消费占全球消费总量45% 据陈卫介绍,近年来,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对益生菌的科研投入力度大,相关产品销售火热;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益生菌市场日渐成熟,未来几年中会略有增长。除上述传统市场以外,益生菌产业在美国也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及我国的益生菌产业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据预测,相比于2010年,印度2015年的益生菌市场翻4番。从消费布局来看,亚太地区益生菌消费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5%。 陈卫特别介绍了国内益生菌市场状况。他指出,国内益生菌市场沿袭了国际市场的发展脉络——益生菌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张,不再局限于发酵乳制品这一传统应用领域。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为重要的后起之秀。 产品——趋于多元 靠“出色的功能”和“优秀的品质”取胜 陈卫表示,在我国,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也大大扩展,不再限于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传统发酵的乳制品。伴随着产品的差异化和多元化趋势,益生菌在饮料、蔬菜、肉制品、果蔬汁、豆制品及谷物制品中的应用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陈卫具体分析了几大益生菌产品。 酸奶 全球乳制品市场的创新势头明显增强。在国内市场,这种可持续性创新将继续增长。我国酸奶产业始终维持着年均20%左右的产业增长速度。乳酸菌产品创新成为乳品企业产品结构升级的主力军。 “5年内,酸奶及乳酸菌饮料新产品的上市数量增长了5倍。”对此,陈卫指出,随着酸奶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产品创新应成为重中之重。为避免产品同质化导致价格战,企业需要赋予自家的产品以更高的附加值,以“出色的功能”和“优秀的品质”取胜。例如,光明及伊利等国内企业开始自主研发益生菌。 乳酸菌奶粉 德国喜宝奶粉、美国美赞臣奶粉雀巢能恩金盾奶等国外品牌产品受到欢迎。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产品仍处于发展阶段。出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包括太子乐金100奶粉、聪尔壮复合奶粉及御宝羊奶粉等。 乳酸菌饮料 乳酸菌饮料是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培养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成品中乳蛋白含量百分比大于等于0.7,活菌型成品出厂乳酸菌活菌数不少于100万每毫升。因此,从产品蛋白含量指标看,乳酸菌饮料并不等于酸奶。陈卫指出,就生产工艺与产品属性而言,乳酸菌饮料与营养快线、酸酸乳等乳饮料也有明显区别。 陈卫认为,国内的乳酸菌饮料市场起步较晚,消费者认知不充分,市场培育还在继续。相比于传统乳饮料,生产工艺、冷链配送要求高,考验企业的研发和推广能力。 目前,乳酸菌饮料市场并没有全国性的主导品牌,各企业仍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陈卫预测,随着乳品市场步入高端消费时代,乳酸菌饮料较高的产品价格将不再是消费门槛。他认为,较之普通乳品,乳酸菌饮料的利润率至少高出20%,比起同质化乳品市场的价格战,企业更青睐开发乳酸菌饮料这样的中高端产品。 泡菜 作为乳酸菌在传统食品中应用的典型代表,以泡菜为代表的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的成长备受业内瞩目,在科技研发、产业推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占全国2/3产量的四川泡菜,不仅是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柱之一,也成为我国泡菜行业的领跑者:2012年的产值已从2011年的150亿元,增至180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左右。推出了像李记、新繁、高福记等一批省内知名企业。 据统计,目前四川省产值1000万以上的泡菜加工企业超过120家,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0%以上,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他食品 日本乳酸菌营养糖,每颗含有300万芽孢乳杆菌;韩国海太乳酸菌奶糖,含有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德国公司BASF推出含有乳酸菌的口香糖,可预防龋齿。美国Heini’s乳酸菌干酪,含有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双歧杆菌。美国Kefir乳酸菌干酪,使用开菲尔粒做的奶酪,益生菌在80-90天后还能保持高的活菌数。 乳酸菌米粉、乳酸菌冰淇淋、乳酸菌巧克力等产品也出现在市场上。其中,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中心推出的全双歧益生菌巧克力,在天猫上销售火暴。 发酵剂 酸奶发酵剂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进口。乳制品企业大都寻找代加工模式来生产企业专属的发酵剂和益生菌。陈卫预测,发酵剂国产化将会是发展的趋势,能够更好地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降低产品成本和售价。 陈卫还特别介绍了果蔬发酵剂。他指出,我国水果蔬菜加工率均低于10%,而发达国家高达40%-70%。果蔬发酵是改善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高效果蔬发酵剂的研究得到了长足进展。乳酸菌高密度培养菌体浓度达到1010cfu/mL。 膳食补充剂 据相关资料介绍,欧美市场上有上千种品牌的活菌制剂,其菌种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其产品形式有口服液、胶囊剂等。在美国这类产品均属于“膳食补充剂”类,我国多将其列为保健食品。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已开始研发生产益生菌类保健品,但市场发育仍不成熟。全国乳酸菌保健食品至多只有几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随着益生菌的益生功能逐渐被我国消费者接受,乳酸菌膳食补充剂产业迅速发展。杜邦、丹尼斯克、合生元等益生菌跨国公司推出大量益生菌产品抢占我国市场。国产品牌同样受到欢迎,药企开始涉足该市场。修正、江中等企业纷纷推出益生菌膳食补充剂。昂立1号(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被卫生部首批批准为保健食品。 重金属(铅、镉等)污染已成为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重金属中毒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年底公布的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中,摘得金奖的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陈卫教授等人完成的一项发明专利——对抗重金属镉的益生菌。陈卫介绍,植物乳杆菌CCFM8661、CCFM8610分别能缓解铅、镉对小鼠造成的毒性损伤。 未来——开拓外延 形式多样持续发展 益生菌除在食品领域稳步发展外将开拓发酵、环境等市场。 谈及益生菌产业发展未来趋势,陈卫认为,除在食品、医疗等领域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将逐渐开拓发酵、环境、养殖等市场。 产品形式多样化、产品定位多元化。发酵食品、发酵剂品仍将为产品主体。同时乳酸菌粉、乳酸菌糖果、固体饮料、固体咀嚼片等终端产品逐渐占据市场份额。 在消费方式及销售渠道转变方面,向快速消费发展,同时向网上销售、电子商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