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改善。居民饮食消费由原本的解快温饱向如今更科学营养的方向转变,而牛奶消费增加是膳食结构优化升级中重要一环。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摄人奶及奶制品300g,而城乡居民2014年奶及奶制品消费量仅分别为38g与15g。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奶制品消费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数据进入统计范围的企业有611家,比2016年减少16家。2016年末,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627家,比2008年减少100余家,销售额排名前15位的乳制品加工企业销售额为1,794亿元,约占全国销售总额的53.9%。
乳制品工业是重要的民生工业,乳制品加工属于牧产品加工行业,系国家鼓励类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营养品食用。因此,乳制品行业的总收入也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得到提高。
2017年全年数据进入统计范围的企业有611家,其中亏损企业110家,亏损比例18.00%;2017年全国乳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590.41亿元,同比增长6.77%,利润总额244.87亿元,同比减少3.27%。六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469.93亿元增长至3590.41亿元,增长了45.36%,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7%。
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4月,全国乳制品产量216.2万吨,同比增长7%;2018年1-4月全国乳制品产量841.6万吨,同比增长8.2%。预计2018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将达到3077.9万吨,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5%。
1、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近年来,乳品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创新品类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升级。2017年乳酸菌饮料和酸奶细分市场的零售额合计同比增速为15.6%,并继续保持较快增速。随着乳品市场的不断细分以及细分市场消费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增品类将带动整体乳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国内乳业已进入品质升级和创新发展新阶段。
整个乳制品消费结构中,液态奶和奶粉的占比较高。2012年至2016年,经过快速增长之后,我国液态奶和奶粉的消费量趋于稳定状态。中国液态奶消费结构中,巴氏杀菌乳占10%,超高温灭菌乳占40.6%,发酵乳占21.3%,调制乳占28.1%。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消费总量的80%以上,我国仅为10%,相对偏低。未来,我国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也将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在低温领域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区域性乳企相比全国性乳企,专注于特定区域的渠道和消费者口感需求,在低温领域形成较为显著的本地品牌优势。未来借助消费者驱动,区域性乳企在低温领域的发力,具备长期高速可持续性增长潜力。
2、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持续高速增长。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在膳食结构上减少了粮油消费量,增加有利于健康的其他食品消费量。乳制品消费量增速远高于蛋类、水产品和瓜果类的增速,已逐渐成为农村居民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达8.1%,高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有效带动了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乳品消费增长。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8%,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同类产品零售额增速,成为拉动乳品消费规模增长的新引擎。
3、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制品行业市场会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也将刺激中国乳制品产量进一步提高。从近几年乳制品产量情况来看,除2014年产量呈负增长之外,其余年份都呈正增长态势。其中,2017年我国乳制品产量达2935万吨,累计增长4.2%。预计2018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将达到3077.9万吨,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