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中,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建议无论是普通民众、一线医疗工作者还是新冠肺炎患者,均应坚持食用各种奶类及奶制品,尽量保证每日300克。
为什么建议喝乳制品?
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个人免疫系统就是对抗病毒入侵的“军队”。当病毒进入体内,免疫系统就会对外来异类展开围剿。如果新型冠状病毒量少,而个人免疫能力比较强,有可能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就已经痊愈。相反,如果免疫系统被新型冠状病毒击败,那宿主就要面临死亡。
提高免疫力,就等于给本来用半自动手枪的免疫系统配了加特林机枪,就问进来的病毒死不死?
多运动、多喝乳制品,均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前者听起来明显更加健康、省钱,但中科君知道,在座的各位哪个不是穷到只剩下钱?在挥洒汗水和挥洒口水之间,怎么选还用得着说吗?
更何况乳制品分为三大类几十小类,包括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炼乳、奶油、干酪、浓缩乳等等,花样这么多,明显更吸引人。
乳制品对人体好处很多,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表明,中国超90%人群钙摄入不足。这和乳制品摄入量不足有直接关系。据调查,2016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折合生鲜乳仅为36.1kg,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3。
乳制品为何不受民众待见?
乳制品行业的问题?这既和饮食消费习惯有关,也受到前些年出现的一系列乳制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比如“无抗奶”、“结核奶”、“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三聚氰胺”等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
也不怪民众对劣质奶粉深恶痛绝,因为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深远沉重,令人难以承受。
比如长期饮用有抗奶,人体被动累积抗生素,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当患病时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下降,还可能误导医生的诊断。万一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大抗生素使用量或使用更高效的抗生素,结果更糟。
而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已经过去十几年,受害者也没有摆脱大头娃娃的后遗症,他们体质虚弱,经常生病,身材也非常瘦小。
三聚氰胺事件更是让中国乳制品行业陷入十年的低潮,直至近两年才有所恢复。
去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督总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七部委联合制定《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表明了整顿国产乳制品行业乱象的决心。
乳制品检测标准
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应该依照哪些国家相关标准,确保生产质量?
一、液体乳
巴氏杀菌乳:工艺63-66℃保持30分钟;杀菌72-75℃保持15—20秒钟杀菌;80-85℃保持10-15秒钟杀菌。
调制乳:是以不低于80% 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杀菌或灭菌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发酵乳: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
灭菌乳:超高温灭菌乳是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C并保持很短时间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二、乳粉
乳粉: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
乳清粉:包括脱盐乳清粉、非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分离乳清蛋白粉。乳清粉是以乳清为原料,经干燥制成的粉末状产品。
三、其他乳制品
炼乳:淡炼乳是以生乳和(或)乳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粘稠状产品;
干酪:成熟或未成熟的软质、半硬质、硬质或特硬质、可有涂层的乳制品,其中乳清蛋白/酪蛋白的比例不超过牛奶中的相应比例。
再制奶酪:是以干酪(比例大于15%)为主要原料,加入乳化盐,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经加热、搅拌、乳化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奶油:稀奶油是以乳为原料,分离出的含脂肪的部分,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脂肪含量10.0%~80.0%的产品。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普通民众,绝不容许有半点马虎。一个企业的失职,就可能引发整个行业出现信任危机。同时企业也需要依托检测数据不断完善生产流程,提高食品安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