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宾:创立民族品牌 建设世界一流奶业
2014年6月25日
各位会员、各位来宾:
首先感谢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包括省农业厅及省畜牧兽医局对本次会议的鼎力支持。感谢农业部特别是畜牧业司对会议的高度重视和尽心指导。大家知道,畜牧业司总共只有30个人,参加这次会议的司领导和工作人员就有6人,五分之一呀,由此可见关注程度之高,投入力量之大。这是对中国奶协的支持,更是对中国奶业的重视。同时,真诚地欢迎和衷心感谢各位会员、各位企业家拨冗参加会议。根据会议统计,本届大会是中国奶协历次会议层级最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群贤毕至,精粹咸集。说实在话,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哪位不是日理万机,百务缠身,积极参加会议,说明大家非常珍视这个同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彼此切磋和充分展示企业自身发展成果的重要机会。企业有大小,实力有强弱,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企业切勿自视甚高,持强托大,小企业也无需自惭形秽,退避三舍。中国奶协就是要给各会员单位、各个企业提供一个平等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强调自身的发展,但也必须注重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安全。中国奶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整体,哪个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绝不仅仅是三鹿的倒闭,而是对整个中国奶业的毁灭性打击,影响的是整个社会消费者对中国奶业的信任和信心。因此希望大家高度珍视机会,充分利用平台,促进中国奶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进步。
本次奶业大会的主题是:创立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从目前中国奶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研究,我们必须提出这样的目标和任务,也自信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和完成这个任务。
在去年南昌召开的奶业大会上,我曾经讲过,目前是建国以来奶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从一年来的实践看,当时的判断是客观科学和正确的。去年以来,在诸种不利客观因素影响下,畜牧业连遭重创,损失惨重:家禽业受H7N9流感冲击,损失累计超过一千亿元;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连续亏损,养一头猪净亏200元以上,直至一周前,才触底反弹,略有回升。比较而言,奶业在整个畜牧业中却是一枝独秀,全线飘红。据比较保守的估计,去年每头奶牛平均利润超过2100元,同比上升500元,规模场每头盈利超过5000元,经营好的企业平均在8000-10000元。全线红旗报捷,养牛者无不笑逐颜开,欢欣雀跃。
去年奶业形势好,绝不单纯表现在收入增加、效益提高,重要的是,我国奶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奶业生产现代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主要标志:
一是规模化水平提高。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了41.1%,比五年前提高了21.6个百分点。二是单产水平提高。2013年全国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5.5吨,比2008年提高了700多公斤。三是机械化水平提高。2013年全国机械化挤奶率达90%,比2008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四是监管水平提高。通过现代监控手段可以对生产、收购、运输、加工的生产全过程监管,GPS定位、物联网开始运用,监控范围不断扩大。五是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部连续5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生鲜乳专项整治,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9.8万批次,抽检指标从6项增加到12项,涵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检测范围覆盖全部奶站和运输车,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整个抽检证明的奶业安全状况恢复和提高了国人和中国奶业的信心。六是国际化水平提高。原来是很多国外企业走进来,现在是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去,你来我往,交叉投资,国际国内相互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逐步形成。
同任何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一样,发展是有代价的。2013年全国牛奶产量下降5.7%,散户退出超过10%,奶牛存栏总量下降。从全局和长远看奶农数量、奶牛存栏、牛奶产量都略有下降,未必是一件坏事,这反而有利于牛群的结构优化,单产水平的提高,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兵不在多,而在精,绝不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近十几年美国奶牛存栏始终保持在900多万头左右,但牛奶产量却是9000多万吨。中国奶牛存栏1400万头,牛奶产量3600多万吨。虽然排名世界第三,但与美国比,奶牛比人家多500万头,产量却少5000多万吨。这就是差距。因此,中国奶业必须做大、做强,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事实上,目前我国奶业转型步伐确实正在逐步加快。奶业正在从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饲喂秸秆向饲喂青贮玉米和苜蓿转变,从人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从人盯人、人盯站向信息化监管转变。这种变化是全面的、深刻的、系统的变化。可以说,现在中国奶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我们应该也必须要提出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创立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过去,我们发展奶业,目标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现在的目标是创建响亮和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实现中国奶业大国向奶业强国转变,必须在世界奶业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中央的要求,是行业的责任,也是群众的期盼,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奶业已经具备了创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条件。论条件,同欧美奶牛场相比,我们的饲养技术、装备水平、设施条件、质量控制、环境条件等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奶制品加工更是如此。论品种,同奶业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是以荷斯坦良种奶牛为主。论品质,这几年我们更是拿了不少国际大奖。伊利拿过,光明拿过,蒙牛也拿过,最近现代牧业又在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拿了金奖。这充分说明我国部分企业和奶业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顶级的水准。
但我们所说的建设世界一流奶业,要的不只是一花独放,而是满园春色。少数企业进入世界一流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整个中国奶业水平的整体提高,达到世界一流。所以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稳增长,调结构,提素质,保安全,上水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脱颖而出,进入世界一流,关键是我们的奶业要苦练内功,要强身健体,要靠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突破障碍。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
一是牛源短缺。多年来,我们的良种奶牛主要靠引进。2012年我国进口奶牛12.8万头,比2008年增长了7.5倍。2013年进口奶牛10.2万头,同比减少20.2%,减少的原因之一是进口牛源国受限。中国奶业发展势头很猛,关键是无牛可进。目前,我国仅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进口奶牛,2013年11月和2014年4月,我国和罗马尼亚、智利分别签订了活牛检疫和卫生议定书,预计“五国”每年可供奶牛12-15万头。但这几年国内规模奶牛场建设步伐快,每年进口奶牛需求超过25万头,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有不少企业已经建好牧场,手握大把美金四处寻觅,但就是无牛可进。上天入地求之遍,两处茫茫皆不见。从长远看,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牛源问题,只有加快完善和提升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才能在牛源问题上不受制于人。要加快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整体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全基因组检测和种公牛站技术改造等工作。企业也要有所作为,现在进口是为了将来少进口、不进口,要充分利用国外遗传资源,加快良种奶牛扩繁。去年底广州市风行集团建立了“国家华南亚热带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增强了良种繁育和适应能力,这种做法值得赞赏。同时,中国奶协也要代表全国奶业企业强烈呼吁主管部门在避免疫情风险的前提下,慎重、有序地放开奶牛遗传育种水平较高和牛群规模较大国家的活牛进口,拓宽牛源进口渠道。
二是环境保护。在全社会日益强调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这是所有养殖场不能逾越,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年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粪污处理、环保达标提出更高要求,处罚的力度也更大,这是法定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责任。目前解决奶牛养殖场面源污染的办法很多,但我看解决污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就是走种养加全产业链建设的路子,不但大牧场这样,小牧场也要这样。我去河北丰宁一家企业,企业不是很大,有几千头牛,有一个加工厂,还有几万亩地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生产有机奶为主,这个企业的粪便污水经过处理,加工为有机肥,施用到大田,良性循环,零污染,成本也大幅降低。辉山和飞鹤乳业标准更高,规模更大,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就有效地解决了面源污染的问题。
三是饲草问题。近年来优质苜蓿产量虽有增加,但相对于每年300万吨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2013年进口苜蓿75万吨,同比增加70.9%,说明我国奶业发展对优质苜蓿的需求巨大。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行动实施后,现在增加了60万吨的产量。可以说,“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成效之好、受欢迎程度之高远远超出预期。建议主管部门进一步增加“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资金规模,扩大实施范围,为我国奶业转型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资金问题。建一个养殖场投入很大,平均一头牛两万多,加上配套就是4万多,5000头的一个养殖场投资至少需要2亿,资金问题制约了一些小型奶业企业的发展。实际上,现在奶业发展最不发愁的就是资金问题。虽然目前政府有一些支持奶业发展的政策,也可以借助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但目前最有效、最快捷的运作方式,就是产业资本和金融产品结合,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近几年,辉山、飞鹤、西部牧业等企业分别在大陆和香港上市都有不俗表现,市盈率超高。为什么投资者有信心,这是对企业的信心,更是对中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未来乳品消费市场有足够的信心。现在世界人均奶类消费量105公斤/年,发达国家132公斤/年,发展中国家75公斤/年,中国30多公斤/年,约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比例每年增长1-1.2个百分点,至少增加1500万人。据估算,农民进城,口粮减少1/3,但奶制品消费增加1倍。此外,人均收入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奶制品消费品也随之提高。据专家测算,收入每增加1%,乳制品消费增加0.8%。专家研究预测,到2020年,生鲜乳的消费,全国总量6000万吨,至少比现在要增加2000万吨以上。巨大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摆在这里,随着国人对我国奶业信任、信心的逐步提高和奶业的发展,社会资本必定会以更高的热情迅速进入这个产业。
五是奶制品进口问题。近年来,奶制品进口激增。2013年我国进口乳制品159万吨,折合生鲜乳超过1000万吨,我国奶源自给率为78%。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将达到1800万吨,奶源自给率约为70%。有些人呼吁要对进口乳制品加以控制,但我认为进口绝对挤不垮中国奶业。2008年中国奶业最悲惨的时候,进口奶粉一年增加53%,中国奶业也没有垮,反而逆势发展。现在我国加入WTO,又跟新西兰等签了自贸区协定,去年进口奶制品80%就是来自新西兰。在贸易全球化的环境中,我们不可能用行政手段控制进口,靠抑制进口保护国内奶业。我们要扬长避短,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优势是什么呢?是生鲜奶,是液态奶。银桥的理念很有特色:“牧场在身边,牛奶自然新鲜”。这个优势无论哪个国家也不可能和我们比较、竞争。我们的原则是就近、就鲜,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地理的优势,区位的优势。上个月查了286个进口食品违规,其中13批进口的乳制品,美国3批亚硝酸盐超标,澳洲的部分奶过期,超过了保鲜期。这是长距离、长时间运输很难避免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受资源所限,我国奶业难以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也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将来进口也可能是一种常态。所以奶业必须在竞争中保持和保证生鲜奶的优势。因此,必须要加强标牌标识的监管。还原奶和生鲜奶、鲜牛奶是两个概念,要让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有清晰的比较,明白的理解,不要混淆视听、鱼目混珠。
六是国际合作。过去我们的重点是请进来,引进来,现在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走出去是必然趋势,中国资源禀赋是有限的,利用国外资源是可能也是必要的。现在国家也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发展的基本战略,这是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奶业走出去,通过收购、兼并、自建、合作、租赁等各种方式,是解决国内奶源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中国奶业企业要在国内积极发展的同时也要寻求国外的发展机会,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合作共赢。
同志们:
本届会议提出创立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目标,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发展动力,也是这一代奶业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和光荣的任务,这不仅是中国奶业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是整个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我始终这样认为,在农业的各产业中,畜牧业最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在畜牧业当中,奶业又是最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最先完成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变的。所以中国奶业发展之路也必然是整个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畜牧业也要创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
最后我希望,同志们能继续努力,为了人民的福祉和国家荣誉,努力去追求崇高的目标,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我相信有中国奶业同仁共同努力、精诚团结和各级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聆听高鸿宾会长讲话后,大会主持人谷继承秘书长强调:刚才高会长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他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从国家奶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经过深入思考,从战略的高度而定下来。从他讲话当中大家可以领悟到,创建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奶业,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领导的期盼;既是民族的需要,也是行业的期盼;既是企业的要求,也是市场的期盼。高会长的讲话为我们奶业行业指明了我们新的发展方向,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新的任务。希望各位代表全行业同仁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贯彻落实。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奶业同仁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伟大的中国梦和奶业梦。
来源(中国乳品产业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