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牦牛的自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采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入夏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气温慢慢转暖,辽阔的甘南草原,青山峥嵘,绿水奔腾,草肥牛壮。
做规划、做预算、写材料……走进合作市新瑞丰高原牛羊养殖种植技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眼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我们与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社作为高原藏牛羊繁育养殖教育实训基地,今年要继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牦牛养殖技术创新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合作社负责人石磊说。
近年来,甘南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一促”导向,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主攻精深加工,主打拳头产品,主推“甘南”品牌。在众多农牧产业中,成绩最突出、发挥了领航作用的当属甘南牦牛特色产业,占到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高达42%以上。
据统计,目前青藏高原共有牦牛1600多万头,其中甘南州内有牦牛120多万头,约占全国牦牛总数的7.5%。当地通过科学养殖、打造产业链,使甘南高原上的“高原之舟”逐渐变为“增收之宝”。
甘南草原,草肥牛壮。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打通“全域无公害”中梗阻 创建有机产品大品牌
2021年底,甘南州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奋斗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打通“全域无公害”中梗阻,创建有机产品大品牌,塑造立足甘南、面向全省、走向高端的绿色有机品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甘南力量”的目标。
牦牛产业作为甘南州最主要的传统特色产业,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甘南下大气力解决成果巩固难、常态长效难、升级晋位难、品牌塑造难等瓶颈问题,扬优势、补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崛起。
在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牦牛乳产业互联网原料交易平台大屏前,夏河县博拉镇牧民宁布塔正密切关注着“曲拉”和牦牛乳的价格变动。“依靠出售曲拉、酥油、牛奶,我一年能挣20万元,在华羚乳品集团的带动下,近几年,村里很多人做曲拉和牦牛乳生意,不仅实现了脱贫,还盖起了新房,换了汽车,奔向了小康。”宁布塔说。
牧民正在挤牦牛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甘南州积极发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牦牛乳产业发展步伐,全力打造甘南“中国牦牛乳都”品牌,有效提升了牦牛乳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在甘肃华羚乳品集团的产业化带动下,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地的“曲拉”价格由最初每公斤1.2元上涨到最高时的每公斤53元,增长了44倍。目前,合作市已经成为全国的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交易量占全国的86%,甘南已成为我国牦牛乳系列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酪蛋白系列产品产量占全国的90%。
“我们将继续立足牦牛乳特色优势资源,秉承‘天然牧场、纯净奶源、透明工厂、流程开放’的产品经营理念,以‘大健康’产业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提升牦牛乳产业新价值。”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总经理敏少华告诉记者,华羚将充分利用甘南“中国牦牛乳都”这一区域品牌影响力,深度开发牦牛乳“大健康”功能性产品,丰富产业内涵,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档次和水平,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着力把青藏高原牦牛乳产业做成甘南的支柱产业,将甘南州打造成为中国牦牛乳产业集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建设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推动甘南牦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华羚乳品集团牦牛乳科学研发团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从牦牛“资源大州”迈向牦牛“产业强州”
高原人对牦牛极其珍爱。在合作市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屹立着一尊力拔山兮、气势磅礴的牦牛雕塑,底座上赫然刻着三个大字——“高原魂”。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培育5户牦牛肉、牦牛乳链主企业,建立甘南牦牛肉、牦牛乳标准体系,推出一批‘甘南字号’的牦牛产品,把甘南打造成青藏高原牦牛肉、牦牛乳高端加工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推动甘南牦牛肉和甘南牦牛乳成为全国知名、行业居首和市场畅销的高端品牌,牦牛产业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实现牦牛资源大州向牦牛产业强州转变。”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说。
据介绍,甘南州将把牦牛产业作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突破点”和“示范点”,依托甘南牦牛地理标志品牌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突出有机、绿色、无污染特质,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实施牦牛产业效益提升计划和生态养殖、收购加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业招商、品牌提升等全链条突破行动。
甘南州提出,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将牦牛产业打造成为农牧民群众和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牦牛产业总产值占到GDP的14%以上(目前占比仅为9%)。甘南牦牛和牦牛乳影响力逐步辐射青藏高原,甘南成为青藏高原牦牛肉、牦牛乳高端加工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甘南牦牛肉、甘南牦牛乳成为行业标杆,享誉全国。
甘南草原上,牦牛如黑珍珠般散落。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建设现代牦牛产业体系 以牦牛“驮起”高原畜牧经济
面对产业发展出现的种种困难,甘南州“痛定思痛”,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自身,始终在做着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甘南州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龙头企业主体地位,延展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倒逼繁育、养殖、加工、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转型提能升级,加快形成繁育推、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协同发展,优质供给和多元消费互促共进的全产业链良性发展格局。重点构建“良种化繁育、集约化养殖、精细化加工、系列化标准、品牌化营销、配套化保障”六大体系。
走进夏河县牙利吉办事处的阿纳村,养殖合作社里牛欢人笑。穿着一袭绛色藏袍,戴着一顶宽檐毡帽,藏族汉子桑吉东知布意气风发,眼前的娟犏雌牛悠闲地吃着草。
说起这娟犏雌牛,桑吉东知布的“话匣子”瞬间就被打开了。“它是用英国的娟姗牛和本地的藏牦牛杂交后繁育的,比本地传统的藏牦牛体型大、产奶量高、生长周期短。”
“藏牦牛6-7年出栏,平均价格在4500元,娟犏雌牛一年半即可出栏,平均价格在8500元;藏牦牛日产奶量3斤,娟犏雌牛日产奶量15斤。”桑吉东知布告诉记者,每投一头娟犏雌牛,牧户就可以淘汰3头本地藏牦牛,真正实现了养殖由数量扩张向减畜增效转变,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甘南草原,草肥牛壮。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娟犏雌牛高效繁育只是甘南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甘南高度重视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提纯复壮工作,把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建设之要、草畜平衡之需、产业发展之机、绿色崛起之路,加强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牦牛保护区种源开发利用,开展美仁牦牛新资源挖掘,积极推广牦牛杂交改良。
在碌曲、玛曲、合作等县市甘南牦牛核心保护区外的区域,以及夏河、卓尼、迭部等牧区,建立牦牛杂交改良示范基地,引进半血野牦牛、阿什旦牦牛、多肋牦牛对甘南牦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牦牛个体生产性能。
在海拔2800米以下适合犏牛养殖的河谷地带和半农半牧区,示范推广娟姗牛、安格斯牛、新疆褐牛等品种经济杂交利用模式,开展犏牛生产,筛选最佳杂交优势组合,建立杂交改良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犏牛育肥生产性能和犏雌牛产奶性能优势,实现提质增效。
万亩基地,牧草葱绿;加工车间内,酸奶飘香;收购站点,牧民欢笑;甘南草原,充满希望。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是甘南牧业从产品到商品、从草场到市场、从传统到现代的长期探索中,形成了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