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的中国特种乳产业发展大会暨特种乳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的55家乳品企业、近200名企业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中国特种乳产业发展大计。
会上,中国牦牛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敏永祥作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牦牛乳产业的发展现状、专委会工作进展及未来发展建议,并在特种乳产业政策讨论会上,对企业执行国家标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中国特种乳牦牛乳专业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振兴奶业的政策文件精神。组织专家深入产区调研,为政策落地提供精准建议;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从业者素质;推进行业标准制定,规范市场秩序,为牦牛乳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截至2024年,中国牦牛存栏量约1650万头,占全球牦牛总数的95%以上。全国现有规模化牦牛乳加工企业26家(甘肃10家、青海10家、四川3家、云南2家、西藏1家),牦牛专业合作社2520家(四川682家、西藏596家、甘肃591家、青海414家、云南143家、新疆94家)。牦牛乳产量100万多吨,产值达125亿元,产业附加值稳步增长。养殖、加工、研发、销售等产业链全面发展,有效带动涉藏地区620万农牧民稳定增收,户均年纯收入贡献率高达45%以上,成为富民产业,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牦牛乳以其“地域特色、种群特色、民族特色、功效特色”的四大特色,以及“资源稀缺性、产量有限性、环境优美性、品质卓越性”的四大属性,成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
中国特种乳牦牛乳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指导下,依托青藏高原特色资源与政策优势,产业发展持续推进,组建牦牛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农业大学、牦牛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制定4项团体标准。依托“中国牦牛乳都”优势,举办4次高质量牦牛乳产业发展论坛。以华羚、燎原、高原之宝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携手打造“中国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基地,已建成“中国牦牛乳研究院”等13个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组建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以华羚为例,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亿多元,联合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挖掘牦牛乳功能性成分,与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已产出一大批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
未来,专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国家政策,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将牦牛乳产业打造成高品质、高附加值产业。一是保障质量提升品质。引导企业建立追溯与诚信管理体系,全程监控牦牛乳生产销售环节。协调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二是拓展市场打造品牌。鼓励企业挖掘产地特色元素塑造品牌,运用多种媒体传播牦牛乳价值与文化,提升品牌与产业价值;三是科技创新强化合作。组织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产业技术瓶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四是项目带动文旅融合。协调地方政府编制《“十五五”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开发综合性旅游项目。举办特色活动,提升市场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五是产业协同持续发展。围绕涉藏地区特色,构建一二三产联动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牦牛乳产业成为青藏高原支柱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