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0px

670*90px
960*182px

如何走出“倒奶杀牛”怪圈

来源:中国乳品网 | 作者:佚名 | 2015年1月28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对于奶农们来说,“倒奶杀牛”并不陌生,差不多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保护政策,但始终未能避免此类事件。

  每一次发生“倒奶杀牛”现象,直接原因无疑都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运行的结果。因为各种原因,国内乳制品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导致乳制品以及生鲜乳价格不断下滑,牛奶利润缩减甚至导致养奶牛亏损情况时,“倒奶杀牛”就成为奶农降低损失的必然选择。

  但是,从深层次角度说,还是我国乳业市场自身不健康,,没有建立起公平机制,导致乳业利益被乳制品企业独占,乳业风险被小小的奶农承担,才逼得奶农不得不“倒奶杀牛”。

  “买的没有卖的精”,这是多数行业的潜规则,但对于奶农而言,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则是“卖奶的永远没有买奶的精”。因为奶农处于乳业链的最下端,不享有任何的定价权和讨价还价权,资本与奶农争利格局非常明显,尤其是一些乳制品企业建立事实上的价格攻守联盟,默契地按地区板块收购鲜奶。另一方面,奶农作为散户,市场信息滞后,使得乳制品企业往往以此降低鲜奶收购价,确保自身利润。

  因此,要走出“倒奶杀牛”怪圈,首先,必须建立起乳业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不能把乳业的风险让抵御市场能力较为薄弱的奶农独自承担。一方面,建立奶农入股机制,推动奶农入股奶站和乳制品企业,让小奶农与奶站、牧场和乳制品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让经济实力雄厚的乳制品企业分担乳业的风险,降低奶农的市场损失。另一方面,政府推动建立乳制品价格定价机制、价格协调机制,强化奶农话语权,避免乳制品企业“一言堂”,防止乳制品企业以价格优势损害奶农利益。其次,政府应当通过政策补贴、技术支持和设备扶持,稳定养殖队伍,逐步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专业奶农,减少养殖散户。再者,政府强化市场信息传递,及时将乳业市场信息传递给奶农,防止奶农盲目养殖,避免产能过剩局面发生。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乳品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contact us电话:0931-2129298 2124602 2124606  传真:0931-2134318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南路225号(730000)
    100*100px
    Copyright @ 2013-  陇ICP备2021001777号 版权所有:中国干酪素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