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食品、食用农产品、乳制品监督抽检,共抽取样品3347批,其中生产环节781批(包括乳及乳制品专项261批),流通环节1732批,餐饮环节834批(包括乳及乳制品专项141批)。
第三期监督抽检共3347批,不合格样品119批,其中生产环节5批、流通环节9批、餐饮环节105批,本期抽检不合格率为3.56%。
针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要求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和问题产品;对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第一时间启动对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调查工作,对存在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责任主体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乳制品抽检结果
今年6月份,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餐饮服务环节下达了《关于开展2015年餐饮服务环节乳制品、含乳制品专项第二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通知》,对全市生鲜乳饮品店(以下简称“奶吧”)现制现售的生乳(原料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进行了监督抽检,本次监督抽检共抽取样品141批,其中生乳18批、巴氏杀菌乳55批、发酵乳68批。抽检结果表明,共有71批样品不符合规定,总体不合格率50.3%。其中生乳不合格样品6批,占生乳样品总批数的33.3%;巴氏杀菌乳不合格样品46批,占巴氏杀菌乳样品总批数的83.6%;发酵乳不合格样品19批,占发酵乳样品总批数的27.9%。此次抽检不合格原因主要为:
1、生乳在挤奶、收集、运输、储存中把关不严,出现菌落总数不合格;
2、部分奶吧因生乳原料和生产过程中杀菌工艺参数设计不当或控制不严,加工过程中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消毒液有效浓度不够,生产工器具清洗消毒不到位,操作工人对手、工作服、鞋、帽等进行清洗消毒不彻底等原因,使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酵母等指标不合格;
3、部分奶吧购进的生乳蛋白质含量偏低不达标;或配方设计不合理,添加了过多其他食品原料或加工过程计量不当,搅拌不匀;亦不排除为降低生产成本,添加水等而有意为之。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解读“生鲜奶”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