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清仓甩货忙退出
在洋奶粉企业为配方发愁的同时,渠道对新政的反应更加直接。
今年初,财政部、国家食药监总局等11部门发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按照限额内至少11.9%综合税的形式,对在正面清单上的跨境电商商品予以征税。财政部网站同时披露称,自2018年1月起,包括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依法取得配方注册证书。
虽然洋奶粉在跨境电商平台拥有2年缓冲期,但双政夹击使得不少进口奶粉经销商信心动摇,大幅度甩货以谋求退出。
一位深圳奶粉进口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受配方注册制与跨境电商正面清单新政的双重影响,自今年5月开始,整个进口奶粉市场开始加速清理库存,不少经销商在低价甩货后直接退出。频繁震荡的价格也直接冲垮了原有的进口价格体系,导致市场混乱。
该进口商表示,以一罐进口“牛栏”奶粉为例,此前国内批发价格为110元/罐左右,但近期经销商开始以80元/罐的价格直接在口岸进行处理,清关后在国内的价格约在90元/罐上下,即便如此订单量也已经大幅减少,“由于预订周期和信心不足的原因,不少门店不愿意接收货品,来自电商的B2B订单也开始下滑,只有大经销商批量收购后才趋于平稳。”
另一家杭州经销商表示,虽然政策设了2年缓冲期,但由于进口市场信心不足,业内许多企业在清理完库存后选择转型,“(奶粉)基本是低价卖完就下架,都在扩展婴幼儿米粉等进口辅食或营养品等高利润品类。”
渠道转型B2C直邮模式
在配方品牌减少、销售情绪低迷的影响下,不少依赖保税模式销售的电商平台和企业开始纷纷转型直邮等B2C模式,以避开配方制的监管。
进口奶粉经营中流行的保税仓模式,是指电商平台或奶粉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将货物从境外运输到国内保税仓库,当接到消费者订单后,直接由快递从保税仓取货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但如果这些品牌没有通过配方制注册,意味着无法进入国内保税仓,也难以规模化经营。
“个人直邮模式并不在注册制范围内,这也是不少平台和企业的转型出路。”上海一家个人直邮海淘公司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按照现行配方注册制与跨境电商的监管模式,通过个人直邮模式在网站购物,再从境外仓库直发国内的奶粉产品并未被纳入监管范围,因此不少平台和企业都在新设国外仓库试水B2C转型,“但这也会带来销售周期变长、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
从事德国奶粉经销的电商平台、杭州洋逸谷总经理吴闻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新政影响,其公司也在逐渐改变经营模式,“如果现有经营的品牌注册通过,那就维持原有销售状态;如果注册不成功,就通过直邮模式缓冲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