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0px

670*90px
960*182px

不可乱动群众的“奶酪”

来源:互联网 | 作者:佚名 | 2017年8月2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俗话说,“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存。”的确,小有小的道理,多有多的原则。比如低保金额,或许在中高收入人群中只是一顿饭钱,但对于困难户、低保户他们而言,那就是他们的“奶酪”,就是他们的“救命绳”。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蝇贪”往往时时刻刻盯着低保金不放,甚至还一些“蝇贪”认为叮咬低保金、扶贫金等是为了“不浪费”,真是令人发指。

日前,据中央纪检监察部网站披露,在江苏省盱眙县,近年来查处了不少优亲厚友的问题,甚至一个镇子里同一时间段发生数起类似案件。其中较多涉及危房改造、低保申领、项目申报中的违规操作。比如说,扶贫资金拨下来了,被分配给了不符合条件的亲朋好友;又比如说,低保名单里,加上了老婆孩子的大名;再比如说,扶贫项目,资助的都是好兄弟老朋友……凡此种种行为,无一不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更令人可笑的是,几年前,根据中央和省、市扶贫工作精神,江苏省盱眙县政府发文要求全县20个乡镇统计上报申请危房改造补助名单,根据文件的规定,申报符合条件的可领取数千元补助。但一些基层干部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把自己妻子和儿子的名单填写在低保名单上,该报的不报,该不报的偏偏报了。正如盱眙县桂五镇藕塘村报账员吕顺阳在接受组织审查时竟然还说:“我以为只要报上去完成了任务就可以,报谁不是报啊,更何况有利可得呢!”真是可笑至极。“好政策”无疑能上广大受益群众“怦然心动”。但“好政策”下到基层后,就成了个别基层干部的“好政策”,成了一些“蝇贪”的“唐僧肉”,那就完全“变味了”。

低保单没困难户谁之过?归根到底在于账务监管的缺失、干部作风的松懈、政策落实的不力。试想,如果在财务监管上能严把环环关口,那又岂能让扶贫资金、低保金流入“蝇贪”私囊中?如果在干部作风上能严管严治,拧紧思想“总开关”,那又岂能让别有用心的人、心存侥幸的人钻了法纪的空子?如果在政策落实上能做好全程监督、抓长抓细抓深,那又岂能让“好政策”变了味?

所以,为了避免扶贫变成了“帮朋扶亲”、低保名单变成了“妻子儿子”等类似腐败问题的出现,必须筑牢脱贫民生领域监督的“围栏”,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加“获得感”。扶贫款不是“借花献佛”的“花”,是精准扶贫的“助推剂”,只有让“花”长规矩的“刺”,才能阻止乱伸的“手”。

上篇:

下篇: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contact us电话:0931-2129298 2124602 2124606  传真:0931-2134318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南路225号(730000)
    100*100px
    Copyright @ 2013-  陇ICP备2021001777号 版权所有:中国干酪素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