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制品行业市场庞大,但是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的信心极度下滑,特别是高端奶粉市场,基本上被进口洋奶粉占领。
在新西兰政府公布肉毒杆菌乌龙事件调查结果的第二天,12月10日,事件“罪魁祸首”恒天然集团就宣布将第四季度固体奶预收价格从上一季度的5.3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5.6元)/千克,下调至4.7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2.7元)/千克。
占全球乳制品贸易1/3多的生产商恒天然的这个小小的举动,引发了中国乳业的巨大波澜。中国报告大厅获悉,乳业上下游企业负责人以及乳业专家,都在向记者感叹:迎来寒冬的不只是新西兰奶农,还有中国乳制品全产业链上各环节。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国内乳业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呢?
大牧场、奶农形势严峻
一位山东胶东半岛的奶农近日向记者称,目前部分乳企在当地的原奶收购价维持在3.5元~3.8元/千克,奶农不仅面临入不敷出的成本压力,同时还接到企业通知,要求更新设备,从养殖小区转型牧场,而这一切都需要奶农自掏腰包。
记者于9月底曾对胶东半岛奶农生存现状做实地调查,据当地奶农反映,自2013年下半年,国内原奶价格因为奶荒一路攀升,2014年2月份达到5.6元/公斤的最高纪录,但因为新西兰进口奶粉的冲击,国内原奶价格持续回落,乳企以“过剩”为由限价、拒收。
正当奶农们盼着春节前有所好转的时候,恒天然的调价举动浇灭了他们的希望。
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永军认为,“这将对国内大牧场和奶农带来巨大冲击,2015年将因此进入冬天。”他介绍,目前国内有52个万头牧场,在建和筹建的达24个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国内上游奶牛养殖企业也不回避所面临的冲击,个别负责人曾多次向记者透露,新西兰进口奶粉让他们压力很大,并称几家大牧场一直在上书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减少进口,,保护国内奶牛养殖业。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乳业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国内乳业巨头正在把常温奶高端产品的奶源转移到海外,而这将进一步打击国内大牧场。
中小乳企面临生死存亡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