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乳制品频频遭遇信任危机,国产乳品似乎和“不安全”画上等号,洋品牌趁机大行其道。国产乳品到底质量如何,本土品牌该怎样重获市场信任?记者日前随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走访光明、君乐宝、得益等多家国内乳企,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建设奶源控制质量起点
对于乳制品而言,消费者首先关心的无疑是质量安全问题。作为乳品质量控制的起点,奶源更是备受关注。
在位于沈阳郊区的辉山乳业八家子奶牛养殖场,记者看到180多米长的牛舍里有500多头牛,每头奶牛脖子上都挂着一个蓝色牌子。辉山乳业高级副总裁徐广义告诉记者,这相当于牛的“身份证”,与电子识别系统相连,以便追踪其健康状况。
自建奶源为奶企把控质量关提供了保障。2008年以前,国内乳品企业的奶源70%以上来自散户饲养,三聚氰胺事件后,散养奶农逐渐退出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散户养殖饲料安全、疾病防疫不可控,使得企业转向自建自控规模化牧场。
去年6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9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介绍说,不只是辉山、蒙牛、伊利这样的大企业建立了牧场,就连地方乳企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奶源基地。
光明乳业(600597,股吧)目前已有26个自营牧场和超过100个签约牧场,在管理方面采用了“千分牧场”的评价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奶牛牧业技术集成水平。山东得益乳业建立起涵盖东营、淄博、潍坊等地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牧场基地。
乳企自建自控牧场保证了质量,也存在隐忧。刘美菊表示,奶牛从养殖到产奶周期要两三年,散户的过快退出也带来短期内奶源供应缺口。投资建牧场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也成为企业不小的负担。君乐宝乳业执行总裁仲岩表示,公司计划五年内奶牛数量从3万头扩张到15万头,一期投入就需要30亿元。
对于当前奶源建设的急剧扩张,刘美菊表达了她的担忧,各个乳企都建奶源,不仅会加大企业资金负担,也容易造成奶源过剩。当前奶源缺口有多大,有关部门应做统计,对奶源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