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专家建议,我国乳制品行业应通过对产业链的把控,加强源头监管,从源头提升乳品质量。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鼓励、支持奶粉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乳品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朝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是加强乳制品标准建设。“三鹿奶粉”事件后,尽管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出台了多项措施,但个别乳制品企业仍将社会责任和道德法律抛在一边,仍然非法生产和添加,致使奶粉的质量问题还是不断出现。
虽说合格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为了提高奶粉质量,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乳制品标准,并加大检测力度。
据上海康久消毒技术中心的周立法先生介绍,产品中的微生物超标甚至出现致病菌,是导致奶粉安全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因素会导致微生物污染奶粉:
1.原料奶受到微生物污染。污染原料奶的微生物有很多种。
2.奶粉在生产中经过加热处理,大部分为生物都已被杀死,污染奶粉的微生物主要包括耐热的芽胞杆菌、微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等。奶粉中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奶粉在干燥过程中,表面的温度虽然很高,但奶粉内部只有60摄氏度左右,不能杀灭一些耐热型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在奶粉中生长繁殖。
4.在采用喷雾干燥方法生产奶粉时,如果喷雾塔中的奶粉没有清理干净,细菌则会在其中快速生长繁殖,成为污染源。
5.包装设备、包装容器、封口机不卫生,含菌量较高。
6.包装车间的空气污浊不堪,含有很多微生物,对奶粉造成污染。
为了提高奶粉的卫生安全质量、延长奶粉的保质期,应根据HACCP原理,采用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1.选用卫生质量良好、初始菌含量少的原料奶。
2.原料奶的储存和运输,应使用冷藏设施,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在原料奶的运输、贮存、加工过程中,应减少污染因素,尽量使原料免受微生物的污染。对加工好的等待包装的奶粉,更应避免微生物的二次污染。
4.对奶粉的加工和包装人员,都应做好消毒工作,如对操作工人的口、手、足、鞋、工作服、工作裤、帽子等部位,均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5.奶粉在加工好之后,应尽量缩短在空气中的裸露时间,而要尽快包装、封口。
6.奶粉加工企业对接触食品的空气、容器、设施等,均应进行消毒。提高加工车间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可有效提高奶粉的卫生安全质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