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0px

670*90px
960*182px

奶农“倒奶杀牛”现象仍存 如何调整奶业结构

来源:中国乳业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2015年1月14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我国不少地区的奶农,正在经历新年的第一个寒冬,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奶农大面积“倒奶杀牛”事件。每天把没有销售渠道的鲜奶贱价卖给养猪户,倒入农田,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奶农的日常工作,更有甚者,选择杀牛来“断臂保身”。

  国产奶遭遇信任危机、鲜奶价格下跌、大型乳制品企业自建牧场、国外进口牛奶抢占市场,接连冲击着传统奶农的利益。“熬不过这个冬天,我们的养殖场就准备关门了。”内蒙古奶农许先生颇感无奈。

  奶农困境:卖不了奶,养不起牛

  2013年底,一路上涨的鲜奶价格让奶农们看到其中商机,奶牛也水涨船高成了“香饽饽”。奶农们本指望花了大价钱买的奶牛能带来一番好收益,然而仅仅过了半年,“奶荒”就变成了“奶剩”,鲜奶收购价格开始走“下坡路”,但饲料、人工费用等养殖成本却不降反升。

  数据显示,自2014年2月份开始,生鲜乳价格连续10个月下跌,同比下降6.1%。据农业部对482个生奶固定观测点1至9月份的价格调查,奶价已从4.26元/公斤降至3.84元/公斤。2014年底最后三个月的奶价一直呈下跌趋势。

  与此同时,奶制品企业缩小了鲜奶用量规模。河北正定金河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振辉说,2014年12月20日左右,不少奶企每天限量收购11.6吨奶,导致每天剩下1吨奶没有销售渠道,“只能内部消化,喂给小牛喝,实在不行就倒掉了,现在最好的情况就是保本。”

  石振辉的公司有1200头左右奶牛存栏。他说,如果不是因为有一定规模,并且之前积累的合作伙伴,公司早就开不下去了,“关门倒闭的公司不止一两家。现在是买方市场,限量收购持续多久、收购价格都是奶企说了算,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乳业巨头内外“夹击”,“少抢多拒”成常态

  其实,从2009年起,奶农“倒奶杀牛”的现象就一直没有停止,每年退出、弃养的奶农均超10万户。目前,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控制奶制品质量,自建养殖农场,切断了很大一部分奶农的销路。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蒙牛集团已开始建设8座自建牧场。

  此外,国际奶价持续下跌,不少奶企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低价的进口奶粉,拒收鲜奶的现象不断发生。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表示,国外进口奶源主要是大包装奶粉,价格非常低,对国内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冲击,“用进口奶源生产乳制品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奶企减少国内生鲜乳的收购量,生鲜乳价格一路下滑。”

  内忧外患之下,中小型奶牛企业和散户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加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奶农被迫“倒奶杀牛”。“少抢多拒”成为行业内多年存在的问题。

12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乳业新闻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contact us电话:0931-2129298 2124602 2124606  传真:0931-2134318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南路225号(730000)
    100*100px
    Copyright @ 2013-  陇ICP备2021001777号 版权所有:中国干酪素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