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主要原因是养殖产量不够稳定。2008年后,以家庭散养为主的模式随着“三聚氰胺事件”发生而崩塌,随后建立起来规模化养殖。在
此过程中,各地以集中饲养(代表养殖小区)形成的中小规模养殖占到70%,而以几千头到上万头形成的大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约占30%。
2011年后,随着饲料、人工等成本的上升,造成中小规模养殖场开始减少,形成了大规模养殖场增加速度低于中小规模退市退出速度的现象,便出现了所谓的“2013年奶荒”,应对奶荒,企业加快海外奶源使用替代,致使2014年出现“奶剩”。
从表面来看,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对市场总供给总需求了解不够科学,盲目进口大批奶粉;另一方面,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跌造成进口奶粉价格远低于国产,形成价格倒挂。但从根本上看,是由于2008年之后,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不稳定,与企业未能形成一体化发展。
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盲目推动大规模养殖,对中小规模养殖补贴和政策不够;二是中小规模养殖的核心问题不能解决,比如土地流转等,造成农民积极性不高,从而
不能推动其建立以家庭牧场、合作社为组织模式的新兴生产方式。
中国经济导报:虽然现代化的奶牛养殖是未来发展方向,但针对我国国情而言尚需时日。此外,国内企业向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转变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此阶段,如何处理进口乳品、海外投资与国内奶牛养殖之间的矛盾?
宋亮:随着中国市场全面融入国际乳业市场,国内乳资源与国际乳资源在中国市场上必然扮演不同的角色。国内奶源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成本不具优势。因此,通过产品结构分工,引导国内外乳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可以保障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奶牛养殖产业。
加入WTO以后,随着与越来越多国家建立自贸范围内的乳资源进口,廉价产品涌入进来。在此背景下,保护国内奶源最根本的办法是要从“乳”自身的优势出发,从营养角度看,发展低热度加工、近距离、短时间饮用等最合适。换句话说,保护本国
奶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低温产品,同时将低温价格与常温拉开——常温产品尽可能做到满足基本需求,而低温产品更加营养。这样,有利于掩盖本国原奶高价劣势。
中国经济导报:针对目前国际、国内乳业发展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宋亮:首先,要加快现代化奶源基地建设。围绕奶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加快奶牛养殖产业组织模式升级,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加快上下游产业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分担”一体化合作关系。其次,提升进口乳品的准入门槛,设置技术壁垒,让真正优质乳品进入中国市场。第三,完善国内乳品各项标准,引导国内外乳资源实现分工。第四,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未来中国海外投资热点将由能源、矿山转向围绕消费开展的产业。对政府而言,一方面,要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保险服务;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提供必要咨询和相关法律服务。最后,给企业海外资产提供必要的安全服务。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