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品行业的2016充满了曲折,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疲软已是不争的事实。奶粉新政下,“调整、洗牌、转型、国际化”等都成了关键词,整个行业承压前行,企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那么2016年又会怎样呢?
随着“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提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国产奶业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将得到极大改善。当然,2016年中国乳业行业将进行洗牌式的重大调整,特别是对禁得起考验的国产奶粉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国产品牌有望突破“洋奶粉”占据大半江山的局面。
中国的养殖成本是否突破有望?
众所周知,中国的养殖成本非常高,从而造成国产奶价高居不下。长期以来,国际的平均奶价比我们要低大概30~40%,新西兰奶价更低。从价格来看,国产奶粉无力与进口品牌竞争。
然而也并非一直如此,从历史来看,在2004年之前,中国原奶的平均价格比世界平均价格要低,而到08年之后,中国的原奶的价格才开始涨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过去以散养为主,而从规模化养殖开始,整体成本走高,但应该与之配套的整个服务体系却没能建立起来。
如今,要想突破目前的养殖成本,根本就在于国内的整个配套产业体系的建立,包括牧草的种植,包括防疫,包括整个上游产业链的管理等方面的搭建。
虽然中国人多地少,在土地成本上肯定不具备优势,但是整个产业体系的搭建无疑将是中国乳企提高竞争力的方法之一。
乳业专家宋亮举例说,中国现在大型牧场用的苜蓿草主要是依靠进口,而且主要是从美国进口,大概三千多块钱一吨,国产的苜蓿草大概两千多块钱一吨。我们知道,我们的牧草种植成本或者说它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生鲜乳的价格。如果我们的牧草,特别是苜蓿草能降到两千块以下,那么我们整个生鲜乳的价格就能降低一块钱,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原来的这个价格跟国际特别是跟欧盟相比,就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当前国内规模化牧场的整个养殖成本比较高,但未来这个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未来中国的整个养殖价格跟国际是有竞争性的,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时间来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搭建,实现一体化发展从而降低综合成本。需要时间,但趋势的明显的。
目前,像现代牧业、辉山、圣牧等等,他们的养殖规模和养殖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欧洲相当水平。尽管欧洲的整个养殖规模是中小型规模,大概几十头、几百头,我们是大规模养殖,但是从机械化程度,从牧场的管理水平,从防疫、养殖、繁育等技术水平,我们说再过五年我们可以跟欧洲相当。那么从成本和价格的问题来看,我们认为我们还有十年,快也要六七年,慢得十年的时间。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