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体质原因,我国大多数人在饮用牛奶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我国居民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并发现我国各地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大多超过90%,即使在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乳糖不耐的几率也在80%左右。
随着我国乳业的不断重构,消费需求的逐渐升级,该如何以科技创新来解决乳糖不耐受消费者的饮奶痛点,让牛奶市场跟着消费需求走?
牛奶本身成喝奶关键
近几年来,乳糖不耐受的概念已渐渐被消费者熟知,消费者对无乳糖产品的认知也在慢慢增长。一般情况下,乳糖不耐受指的是“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在出生时能够产生正常乳糖酶、消化母乳中约7%的乳糖,但在断奶之后乳糖酶便逐渐减少到无法测出的水平,从而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引起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及人体营养吸收的不良。
牛奶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品,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钙和多种营养素,且营养素组成比例适合消化吸收,对人体补钙作用尤其明显。世界卫生组织将人均乳品消费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强调,“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
为了使人们“轻松”喝牛奶,国内外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消除乳糖带来的不良影响。专家建议,最容易操作的办法是在喝牛奶时配以谷物同吃,稀释乳糖浓度;少量多次饮用牛奶;喝酸奶、吃完全发酵后的干酪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比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发酵奶制品较为昂贵的价格,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靠少量多次地喝奶避免不良反应。想要改善我国消费者的喝奶条件,关键是从牛奶本身下手。
无乳糖牛奶因此应运而生。以前,牛奶生产商利用超滤技术除去牛奶中的乳糖,方法便宜且简单,但很多营养成分也会被一同除去。随后,乳企开始推广低乳糖、无乳糖牛奶,具体操作是通过乳糖水解技术,将大分子的乳糖分解为葡萄糖或者半乳糖,营养含量更高、更好吸收。既能够杜绝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还能保证风味良好。
无乳糖牛奶占比甚微
由于乳糖水解技术成本较高,低乳糖、无乳糖牛奶一般会被作为中高端产品销售,在前期推广时曾面临一定的挑战。早在2007年,国内首款无乳糖牛奶问世,那时人们对无乳糖牛奶的认知程度很低,不了解无乳糖和无糖的区别,认为无乳糖是调制乳,甚至觉得无乳糖牛奶不是牛奶。
有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无乳糖牛奶产量为30万吨,仅占液态奶的1%。到2016年,无乳糖牛奶占整个中国牛奶市场的2%,无乳糖牛奶消费的具体情况尚不明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