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0px

670*90px
960*182px

一切为了“健康牛和优质奶”

来源:中国乳业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2015年5月20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一切为了“健康牛和优质奶”

  ——第四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走笔

  2015年5月8日-1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美国奶业科学学会和中国奶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会议围绕 “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基础研究”、“牛奶质量与安全”和“新技术与新产品”三个专题展开了国际交流。更有“研究生论坛”,让这次研讨会呈现一派青春活力。经过八年的努力和连续四届国际研讨会的推进,中国奶业产、学、研交融越来越紧密,科技在保障牛奶质量安全上的作用越来越有力,对于如何促进中国奶业转型的共识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坚持实施“优质乳工程”,坚持在“组学”技术研究领域上与国际奶业同步,坚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正在证明,全面推进奶业科技进步,是中国奶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基础研究”的必要性——

  一个科学体系,让中国奶牛业告别“随意养牛”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当前中国奶业形势。她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奶业发展,特别是2008年乳业质量安全事件之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成效显著,中国跃入世界第三大奶业国。2014年,全国牛奶产量3725万吨,同比增长5.5%;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比2008年提高26个百分点;“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近6吨,京沪等地规模场单产突破10吨;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100%。

  快速发展得益于奶业现代化。奶源基地建设尤为突出,万头牧场数量位居世界首位,超大规模养殖模式引领全球。奶业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乳企自建和参股奶源比例超过20%,比2008年提高一倍多。目前,奶业全行业面临新挑战:生产波动频繁,进口冲击增大,质量安全要求更高,生鲜乳供给越来越难。新机遇是科技进步。这些年,国家持续加大奶业科研投入。奶业“973”项目实现破题,公益行业项目成功立项,科技支撑项目扩大,风险评估全面实施。国际合作也是重要策略。近年来,我国与一些国家签订了奶业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奶业对话机制,成立了“中荷”、“中新”、“中爱”等奶业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多种培训班和研讨会,国际化的科研平台已经搭建。

  研讨会显示,奶牛营养与牛奶品质的最新研究,不仅聚焦于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基础物质的代谢和调节机制,更是着眼于在整个机体水平上阐述营养素与机体功能的相互作用。12位专家的报告,展示了“组学”技术在世界奶业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揭示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和调节机制、阐述营养素与机体功能的互作。“两个基因组”即机体基因组和消化道微生物基因组,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乳成分合成的重要影响,成为世界奶业研究的热点。

1234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乳业新闻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contact us电话:0931-2129298 2124602 2124606  传真:0931-2134318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南路225号(730000)
    100*100px
    Copyright @ 2013-  陇ICP备2021001777号 版权所有:中国干酪素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