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苏州全面推广“药店卖奶粉”,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奶粉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除了缺少明显价格优势外,奶粉“电商化”似乎成为未来的销售趋势。
而在网购奶粉的大环境下,“海外代购”、“跨境电商”开始初露头角,市场上不仅涌现出多家以母婴销售为主要行业的跨境电商,就连阿里、京东等巨头也纷纷开辟“跨境”通道,为平台运输“进口”产品搭建桥梁,争当跨境电商的“高富帅”。
现状
奶粉进药店“遇冷”
不促销基本卖不动
去年7月,“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药店”正式在苏州推广,要求所有进驻药店的奶粉必须遵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统一管理模式,以杜绝渠道不明的产品。另外,药店在日常管理中会配备专业的营养师、膳食搭配师,为消费者提供建议,让销售的奶粉不仅保证安全,更是适合个体的。
一年过去了,这些药店的经营情况又如何呢?
在景德路上的一家连锁药店内,记者看到这里赫然摆放着奶粉专柜。这家药店也是苏州试点奶粉进药店的首批单位,然而营业员却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平时搞搞促销,基本没什么人会光顾奶粉生意。
“我们搞活动的时候售价很便宜,所以奶粉差不多是一箱一卖的,效果挺好,可一旦恢复零售价,半个月卖不出一罐也是常有的事。”店内一名员工说,与经营初期相比,店内的产品也比之前有所改进,“我们有合生元、贝因美、惠氏启赋等品牌奶粉和其他一些进口奶粉,类别在药店内算多的了。”
而在其他的一些连锁药店内,更多的是保健品专柜,至于奶粉,更像是点缀用的。一家药店负责人表示,自该政策施行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几乎是任由市场发展的,从实际效果来看非常不尽如人意。
对方解释说,一方面,奶粉在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种类上也比普通超市、母婴店少许多,同时药店的管理较为严格,所以运营成本更高,导致奶粉的利润相对微薄。“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会考虑撤柜,改成一些热销的保健品。”
记者从市食药监部门了解到,目前苏州在省内认可公示,能销售奶粉的药店数量仅为30多家,较一年前并无太大增长。由于卖奶粉并非强制,所以实际销售的药店数量或许更少。
全国范围内,药店卖奶粉同样遭遇“滑铁卢”。就拿最早试点的北京为例,不仅5个试点用的奶粉自动售货机全部被撤离,当地不少药店原先的奶粉专柜也都变成了普通商品,年轻店员甚至表示对药店卖奶粉一事不知情。
分析
线上营业额一年翻番 “90后”母亲更爱网购
除了同比超市、母婴店处在劣势且缺少政策扶持外,实体店的奶粉经营正受到网购的剧烈冲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