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奶企福建区域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奶业竞争激烈,国内外奶企厮杀的战场也从原先的奶粉、常温奶市场开始向鲜奶市场转移。不过,由于保质期问题短、国际运输耗时长等问题,巴氏鲜奶一直被视为国内奶业对抗进口品牌的最后防线。而想方设法延长保质期,为产品入关争取时间成为进口品牌的普遍做法。
进口巴氏鲜奶多数临过期多数上架的已是“鲜奶不鲜”
尽管进口巴氏鲜奶延长了保质期,但超市上架时保质期已经过了大半。在厦门一家超市,保利巴氏鲜牛奶八月下旬生产,但售卖时间9月18日。而相比之下,本土品牌上架的都是当天生产的新鲜牛奶。
“牛奶中活性成分含量会随着时间递减。”柯秀增认为,超市和电商售卖的进口鲜奶经过长途运输、通关入关,多数都是临过期产品。而超市中的进口巴氏鲜奶价格却远远高于本土鲜奶。因此,这意味着对消费者而言,相当于花更高的价钱却喝到活性成分更低的牛奶。
此外,巴氏鲜奶对于冷链运输条件要求非常高,由于国际货运长途运输,进口巴氏鲜奶出问题的概率更高,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就表示,进口巴氏杀菌产品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有两个,一是从厂家到机场,二是下了飞机进超市,如果中间冷链运输不达标,很容易出现漏包、胀气问题。“同样是巴氏鲜奶,本地巴氏鲜奶出现食品安全的概率是进口的1%。”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家认监委叫停进口巴氏鲜奶就是因为进口巴氏鲜奶质量问题频出。据了解,此次澳大利亚的巴氏乳产品被叫停认证就是因为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在多批次澳大利亚进口巴氏杀菌乳产品中发现不合格,输华产品多次检出大肠菌群超标。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不久前对市场上的进口巴氏鲜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进口奶的糠氨酸值75,远远高于国际乳联巴氏鲜奶糠氨酸值不超过50的规定。
“这不是欺骗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吗?”国家奶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加启说,因为进口的产品华丽的名声,实际上对进口产品的标准和对国产产品的标准都不在一个水平线的,不仅巴氏鲜奶,国产的超高温灭菌奶糠氨酸是67.5,进口的是146,进口的奶由于长期运输和保存,整体的活性非常低。
盲目崇洋该停止了!喝奶应当回归新鲜
一些洋牛奶披着“新技术”的外衣,通过牺牲牛奶质量来延长保质期的作法,对消费者是一种明显的误导。
事实证明,进口牛奶不仅品质未必安全、可靠,并且不少洋牛奶为树立高端形象,营销、运输等花费很多,这些高昂的成本最终都转移至消费者,让很多消费者购买时掏了更多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