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认为,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乳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涵盖牧场分级体系、乳业生产、加工、销售在内的利益协调和分配体系,推广以常温奶为主的国家饮奶计划。同时,应继续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支持范围。他举例,目前国家支持标准化养殖场的规模是300头以上,但这类养殖场只占我区养殖总规模的40%。他建议,国家应适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支持范围,每年支持我区改造100-300头养殖场1400处,连续支持3年可改造4200处,实现规模化养殖。
潘刚还建议,国家应建立体系化的奶业生产补贴机制,以政策支持和政府补贴的模式,帮助行业应对不断高涨的生产成本,同时平衡进口奶粉的价格优势,保障中国乳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研究启动原奶生产成本临时补贴政策,当国内原奶生产成本高于国外1元/公斤以上时,按照生产成本差价20%对奶农进行补贴。补贴资金比照国家农机补贴办法执行,由奶农持交奶发票报账,以一卡通形式拨付补贴资金。
全国人大黑龙江代表团代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政府要保护奶农利益也要兼顾企业竞争力
王景海针对年初“卖奶难”这一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王景海表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们的养殖业成本相对较高,致使加工企业收购成本高,产品生产成本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使得一些企业到境外去进口比较便宜的原料,而放弃老原料基地的产品。第二是加入WTO后,中国乳企遵守了规则,但进口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尤其是,最近两年从国外进口量越来越大。第三就是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和奶农之间的紧密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奶农没有市场意识、缺少规则意识。奶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市场涨价的时候,奶农不卖给合作企业,转而卖给他人,等到降价的时候,就无人收购。正是因为,合作关系不稳定,工厂到奶农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去拿巨额资金保护他们。
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形成法定的约束关系。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合理的买卖关系,此关系一旦形成,具有约束力,这样乳制品产业就能可持续发展,奶农受到的损失也小,工厂也不会大批量地到国外订购。
王景海坦言,“杀牛倒奶”事件出来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只能是一种应急的方案,但不可持续。尽管,各级政府提出必须保证奶农的鲜奶收购,各个企业在落实国家政策时,宁可损失自己的利益也来保证奶农的利益,包括完达山在内,我们都在收购,“可是企业的损失谁来负担?”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