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来自于生产奶粉的原奶,奶牛在养殖当中会喂一些发霉变质的饲料,黄曲霉毒素就会通过乳汁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在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由于一些机械设备清洗不干净,在有氧条件下发霉变质,也会把一部分黄曲酶毒素带到产品里。对于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我们去年通过了一次检验,古城这样企业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了国家标准。换句话说从生产工厂来看,应该是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前端。
对于婴幼儿等敏感人群来说,食用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因此我国也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
朱毅:我们国家规定,乳品当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最大允许量是0.5μg/kg,婴儿食品是0.025μg/kg,这个标准规定的并不算低,是和美国、日本持平的。
此次食药监局公布的结果显示,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14年生产的3批次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为此,食药监总局吊销了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婴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
资料显示,这并不是黄曲霉毒素M1第一次在奶粉中被检测出来,此前,蒙牛、南山等知名国产品牌的产品也曾因此被大范围召回。为此2011年后,乳业企业大多是加大了检测力度。但仍然没能挡住黄曲霉毒素的“漏网”。漏洞究竟出在哪里,未来应该如何杜绝此类问题?
朱毅介绍,黄曲霉毒素不难检出,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而言,如果婴幼儿乳粉企业严格监测,就能有效降低暴露风险。宋亮指出,部分企业和检测机构未能严格检测是乳粉产品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亮:按照国家的执行标准来说,要求批批检测,实际上我们原来也实现的是批批检测。但是在一些小企业,存在着管控不严的这种问题。相对来说,养殖条件容易出现漏检或者是说没有检测出来的问题。山西古城出现了这个问题,检测方也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
同时,受制于我国乳制品养殖业大多规模较小,相对分散的原因,产业链前端的风险非常难以把控,奶价低迷时养殖户往往就会在饲料上“节省成本”。
宋亮:奶源的问题,我们要重新引起重视,当前中国倒奶,杀牛现象还在持续,中小规模养殖户他们现在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减少风险,饲料基本上都是相对来说比较低价的,那么就增大了奶源风险。
从目前来看,由于黄曲霉毒素较为稳定,即便高温加热数十小时也可能无法完全去除,所以世界范围内对于去除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专家呼吁,包括婴幼儿乳粉企业在内的食品企业要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原料质量,主管部门也应该对乳粉生产企业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不定期复检,从严把关。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