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转型“阵痛”
业内专家指出,奶源过剩引发的“倒奶杀牛”,暴露出奶农与奶企之间关系的失衡,奶农的弱势地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凸显了中国乳业遭遇转型期阵痛。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表示,近期“倒奶杀牛”仍在继续,反映出不少乳企的库存可能非常饱满,或部分库存已接近临期,只能先消耗库存。
国金证券(600109,股吧)日前发布的行业研报显示,由于下游乳品加工企业的库存量渐达饱和,目前进口奶粉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也开始放缓。今年前三个月,奶粉进口量同比下降47.6%。但是,随着中新自贸协定和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和执行,未来进口奶粉对于国内原奶价格的冲击会持续加重。
“去年以来,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1吨国产奶粉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转向更多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减少了对国内生鲜乳的使用。”山东高速(600350,股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化鹏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在此次市场波动中,小散户是主要受冲击对象,应适当利用市场调节,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同时加大对优势产能的扶持力度,鼓励地区内的小散户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从而提升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针对如何提高奶农对企业的议价能力,济南市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经理赵鲲告诉记者,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检测制度,实现原奶生产的优质优价原则。“现在生鲜乳质量什么样,指标什么样,都是以乳品厂的检验结果为标准,奶农对定价、乳品质量话语权很小。”赵鲲说,在这样不科学的“游戏规则”下,企业和奶农展开博弈,大多数养殖户将难以继续生存。
而在财经评论员程赤兵看来,作为生产链条的起始端,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应该遭到打击,但现实却提醒我们,在我国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中,生产与市场脱节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农业部门应该考虑建立一个市场监测机构,对未来农副产品的供需量、价格走势以及成本做出预测,甚至发出预警,给农民和养殖户提供参考。程赤兵强调,这样的预测一定要权威部门来发布,可以放在网站上,也可以以短信的形式推送,它来自于对市场宏观的判断。它可能做不到完全准确,但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至少能给生产者提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避免损失。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表示,中国奶业正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型,但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牛奶生产成本偏高、盈利空间小、国际竞争力弱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奶业发达国家也都曾经历过,因此要借鉴学习国外奶业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中国奶业素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