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地乳业各自发展遇到的困难也不可小觑。邓兴照认为,首先就是生产成本过高。北京、天津土地、饲料成本较高,饲养工人等劳动力成本增加快,生产成本高直接影响到奶业竞争力。其次,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据了解,三地区域外企业的乳制品、进口乳制品数量增加很快,除了婴幼儿奶粉,常温液态奶也在加速进入,对三地的乳品生产销售形成强烈的竞争之势。另外,三地乳业中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少,区域性企业影响力有限。所以三地品牌培育需要加强。
而三地产业的联手不仅能够叠加优势,还可以互补短板。目前,河北省的奶牛存栏量和奶类产量大,饲草料供应充足,乳制品加工能力强,是生鲜乳生产和乳制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并建立了生鲜乳生产和加工有计划同步发展制度,运行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初步构建了奶业利益联结机制,但是奶牛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奶牛养殖资金缺口大。而北京和天津的奶牛单产水平高,奶牛育种、饲养管理等科技水平高,资本市场活跃,但土地承载能力有限,苜蓿等饲草料依靠区域外供应,满足乳制品有效供给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必须转移部分奶牛养殖。
而实际上,近年来京津冀在奶业协同发展方面已经开始探索。北京市奶业协会秘书长廖晨星介绍,北京三元食品投资18亿元在河北建成三元工业园区,带动周边区域奶牛养殖业发展,对提升河北奶业规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农集团投资10亿元在河北定州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牧场,实现奶牛养殖和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北京奶业产业技术体系发起奶牛帮扶行动,努力探索构建京津冀奶牛产业协作体系,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水平。
携手发展 科技创新必不可少
邓兴照建议,京津冀三地要加强奶业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北京、天津丰富的奶牛科研资源,加上河北快速提升的科研实力,加快推进区域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在种公牛联合培育、标准化规模养殖、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动物疫病防控以及乳制品加工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在乳品加工半径内合理布局奶牛养殖基地,突破地域限制,对接奶牛养殖转移。目前北京、天津奶牛养殖量分别是11万头和14万头,呈现存栏量下降、单产提高的趋势。为与乳品加工能力相匹配,满足城市奶瓶子的有效供给,应当在乳品加工半径合理布局奶牛养殖基地,突破地域限制,实行跨区域发展,充分利用河北地区的优质奶牛养殖资源和基础,打造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品加工基地。缓解京津奶牛养殖的土地、饲草料、环保等制约;合理增加饲草料供应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