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位奶企负责人对记者说,由于基地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饲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自建奶源基地积极性并不高。“以前,建一个1000头规模的牧场只需1000万元。现在随着奶业标准的提高,建牧场门槛进一步提高,投资动辄上亿元”。
除高额资金投入外,大型牧场以及超大型牧场的建设对奶牛品种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国内大型牧场奶牛大多为从国外进口品种,年均产奶量为9吨/头,最高可达13吨/头。此外,牧场高端的管理及研发人才也极为稀缺。正是因为门槛如此之高,即便是乳业巨头,对自建大型牧场的投入也比较慎重,目前大多倾向于以合约牧场模式为主,即合资建牧场,以部分资金投入牧场,但垄断奶场的奶源。
李辉指出,目前国内企业自有奶源比例为30%左右,“十二五”的目标是超过50%。由于上游奶源全球性从紧,伴随着乳制品不断递增的庞大需求,对奶源的掌控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点。基于可控奶源的重要性,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早已开始布局国内自有奶源。
2012 年,伊利继续强化奶源建设与管理,全年投入12 亿元用于奶源基地的建设与升级。从2007年至2011年,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的投入已达74亿元;蒙牛乳业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 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座到30座超大型牧场,将新增投资30亿-35亿元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牧场,三年内实现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光明乳业在武汉投资1.3亿元建设“生态示范牧场”,可饲养奶牛3000头,年产鲜乳1.3万吨。光明乳业的股东上海牛奶集团也在苏北布局了4万头规模的海丰牧场,目前存栏牛突破1万头。
值得注意的是,洋奶粉对中国市场动向极为敏感,除了下游市场垄断之外,洋奶粉也开始直接将手伸向奶粉原料加工环节,以便控制上游奶源。近几年国外乳业巨头纷纷在华建立奶源基地,2011年,恒天然在河北开建第3个5000头大型牧场,年产量将达2800万升,用于中高档乳品生产所需;2012年雀巢斥资25亿元在黑龙江双城建大型牧场。
海外建厂抢占国外奶源
国内消费者选择洋奶粉,不仅看重品牌,更为看重奶源产地。于是,包括圣元、伊利等在内的乳制品企业,纷纷到国外建厂,抢占国外奶源。
一位业内专家和记者交流时表示,国内消费者选择洋奶粉,不仅看重品牌,更为看重奶源产地。这也是国内乳制品企业到国外建厂抢占国外奶源的原因。“披着国外奶源的外衣,更能获得国内消费者信任,更好卖”。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