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目前对于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来说,尽快通过加强管理、改良品种、发展高蛋白牧草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而国内加工企业尽可能保持稳定收奶。政府与协会应积极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补贴力度。
(三)乳业海外投资增加与国内投资减少的矛盾
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国内乳品产业资本海外投资在不断增多,但奶牛养殖社会融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投资力度下降,更多资本投向农业为主的基础领域,奶牛养殖及相关加工领域投资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趋势,恒大、阿里、华润等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养牛和乳业领域,也看到源天然、圣牧等通过上市融资,当然外资也在加大对华奶业投资,比如恒天然、通用磨坊、朝日等。可见,国内奶牛养殖产业并未因为产业资本走出去而投资热度骤减。
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带来的根本问题在于,海外奶源的使用将会减少对国内奶源依赖,短期会影响国内奶牛养殖健康发展。但从本质上看,中国乳业发展,核心在于加工企业,基础在于养殖环节,这是中国产业特定环境和发展历史决定的。因此,乳业强大,以奶源基础,但发展更仰仗加工企业。只有加工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实力后,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本国养殖产业。如果企业不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未来面对海外低价优质产品竞争将处于不利地位,加工企业衰弱必将影响上游奶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国内奶牛养殖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需要时间,而国内企业转变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也需要时间。在这个阶段,如何处理进口乳品、海外投资与国内奶牛养殖之间的矛盾?
在这里,笔者要提出一个“乳资源分工”的概念。随着中国市场全面融入国际乳业市场,国内乳资源与国际乳资源在中国市场上必然扮演不同的角色。国内奶源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成本不具优势。因此,通过产品结构分工,引导国内外乳资源进行分工,一方面可以保障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奶牛养殖产业。加入WTO以后,随着与越来越多国家建立自贸世界范围内的乳资源在中国市场上会实现自由配置,廉价产品会涌入进来。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国内奶源最根本的办法要从乳自身的优势出发,与肉、粮食等其他农副产品相比,乳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在于乳蛋白具有很强的活性,从营养角度看,低热度加工、近距离、短时间饮用最合适。换句话说,保护本国奶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低温产品,同时将低温价格与常温拉开,常温产品尽可能做到满足基本需求,而低温产品更加营养,低温价格高于常温,有利于掩盖本国原奶高价劣势。重点来说,政策层面需要对国内乳产品结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上篇:
下篇: